「上帝粒子之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希格斯逝世 享耆壽94歲

「上帝粒子」理論提出者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希格斯與發現「上帝粒子」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合影。(路透)
郭顏慧/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有「上帝粒子」之父之稱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希格斯(Peter Higgs),在8日逝世,享耆壽94歲。
綜合外媒報導,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發表聲明,宣布該校名譽教授希格斯(Peter Higgs)歷經一場短暫疾病後,於4月8日星期一在家中安然離世;希格斯1960年開始在該大學任職,直到1996年退休,愛丁堡大學盛讚「希格斯是真正有天賦的科學家,他的的遠見和想像豐富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他的成就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科學家。
希格斯在1964年提出理論,指宇宙大爆炸後存在一種粒子,令物質得到質量,填補了「標準模型」的黑洞,而找出這個賦予物質質量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
成為當代物理學最大謎題之一。
直到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於2013年3月14日正式宣布發現此粒子,粒子物理學研究中的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希格斯也在在201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希格斯玻色子」為何被稱為「上帝粒子」(The God Particle)?是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奬得主萊德曼(Leon Lederman)一本科普書的書名,萊德曼開玩笑表示,他更想將其稱「該死的粒子」(Goddamn Particle),來表達物理學界為了找尋其蹤影的努力,續激勵未來更多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