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美中對抗越烈 合作空間越小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3日拜訪台灣總統蔡英文,她的訪台引發中國在台灣週邊海域進行實彈軍演。(法新社)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二、三日訪問台灣前後,中國持續對台文攻武嚇,台海危機再成全球焦點!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六日告訴「美國之音」(VOA),美國支持台灣「是一個正在發生的趨勢」,裴洛西訪台只是「這種趨勢的一部分」,無論裴洛西去或不去台灣,由於美中競爭的加劇,這場危機遲早會發生;在裴洛西訪台後,美中對抗將越演越烈,合作空間會越來越小。
對於批評者斥裴洛西訪台「缺乏戰略眼光、置台灣於遭中國攻擊的危險境地」,黎安友不以為然,直言美國「將台灣問題視為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問題,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趨勢」,他認為裴洛西訪台只是「這種趨勢的一部分,無論她去還是不去,我認為這種趨勢正在發生,這一趨勢並不是她製造的,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達成「美國支持台灣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藉裴洛西台灣行
中國找到突破點
黎安友說,問題出在中國決定把此行當成展現軍力及發出強化統一台灣、防止台獨堅定決心信號的好時機,「中國決定要把她的訪問變成這個趨勢中一個特別的時刻、一個突破點」,「他們想發出越來越強烈的信號,並找到發出那個信號的時機」,從此角度來看,「這不是她的訪問值得還是不值得的問題」。
黎安友強調,美中雙方對台政策皆未改變,前者以「台灣關係法」與對中三個公報框架為基礎、後者則堅持統一台灣,「但雙方執行政策的方式變了,這意味著對抗正變得越來越激烈。」
黎安友說,中國想藉機讓台灣知道「中國非常強大,美國真的沒有能力保護台灣」;但當前危機將隨中國四至七日軍事演習結束,「美國或台灣不會選擇以加劇危機的方式做出回應。這樣危機就結束了」,但「長期存在的危機,即美國及其盟國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的對抗,將繼續下去,我相信它會隨著未來的事件變得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