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恐龍何時變溫血動物? 科學家︰1.8億年前極端氣候可能是關鍵

鳥類是恆溫動物,也是恐龍的後代。圖為侏羅紀時期已知體型最大的翼龍「Dearc sgiathanach」還原照。(路透資料照)

鳥類是恆溫動物,也是恐龍的後代。圖為侏羅紀時期已知體型最大的翼龍「Dearc sgiathanach」還原照。(路透資料照)

2024/05/16 16:12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恐龍是冷血動物還是溫血動物?這個問題一直是古生物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現在,科學家們認為,第一批溫血恐龍可能早在1.8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就出現了,而當時地球正經歷著一段極端的氣候變化。

恐龍的英文名字「dinosaur」意思是「可怕的蜥蜴」,而蜥蜴是冷血動物,需要曬太陽來提高體溫。然而,科學家發現,有些恐龍生活在極地附近,顯然能夠在現代爬行動物無法忍受的冬季條件下生存,這讓恐龍是冷血動物的說法受到了質疑。

現在,科學家普遍認為,部分恐龍是溫血動物(也就是恆溫動物),例如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由於恐龍的祖先幾乎可以肯定是冷血動物,那麼第一批溫血恐龍究竟是在何時出現的呢?

據科學媒體《IFLScience》15日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奇亞倫扎博士(Alfio Alessandro Chiarenza)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了恐龍化石和古代氣候數據,發現獸腳亞目(Theropoda)和鳥臀目(Ornithischia)恐龍的骨骼,最早出現在侏羅紀早期的寒冷地區。

奇亞倫扎博士指出,大約在1.83億年前,地球發生了名為「詹金斯事件」(Jenkyns Event)的強烈火山活動,導致全球暖化和植物群滅絕。這一時期的極端氣候變化,可能促使部分恐龍演化出調節體溫的能力,也就是恆溫性。

恆溫性讓獸腳亞目和鳥臀目恐龍,能夠在寒冷環境中生存和繁衍,牠們可以保持活躍狀態、更快地生長發育、繁衍更多後代。

這項研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為恐龍的演化過程提供了新的見解。同時,研究也指出,蜥腳亞目(Sauropoda)恐龍(例如著名的腕龍和梁龍)可能沒有演化出恆溫性,這可能是牠們沒有在侏羅紀早期擴散到極地地區的原因之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