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刪文風波 中國官媒態度強橫:西方削足適履也得幹!
有學者們在網路上發起請願活動,要求將文章重新上架,拒絕向中國審查壓力屈服。(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前多家外媒報導指出,劍橋大學出版社應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要求,將研究中國權威刊物《中國季刊》中涉及敏感議題如天安門事件、香港、台灣、新疆等等達300多篇的文章全數刪除,換取網站得已在中國境內營運的權利,在各界報導紛紛出爐抨擊中國打壓學術自由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今(21)日社評中對此事件強硬表態:「如果它們認為中國互聯網市場很重要,進入這個市場是無論如何也要做的,那它們就需要尊重中國法規,『削足適履』也得幹。」
《環球時報》社評今針對《中國季刊》撤文一事做出回應,內容提到《中國季刊》被一些媒體稱為海外研究中國問題的頂級學術刊物,但該雜誌文章讀的人並不多。那些媒體藉此攻擊中國『加強審查制度』。並酸說:「既然《中國季刊》的讀者範圍很窄,那麼劍橋出版社在其中國網站上撤掉一些文章,所產生的影響也應很小。著力報導此事的西方媒體,它們對這些本應不受關注事件的敏感程度看來不比中國相關部門低。」
另針對「學術自由」這部分,《環球時報》指出中國有維護網絡安全的多個法規,《中國季刊》在國外發行,劍橋大學出版社可盡享英國法律所賦予它的出版自由,但外電報導說它在中國設立了一個服務器,希望開發中國市場,這樣一來,它就與中國法律產生糾葛。西方各種機構可以不喜歡中國的做法,並且不與我們接觸。如果中國全錯,時間會最終懲罰中國,同時成全它們對先進的保持。如果它們認為中國互聯網市場很重要,進入這個市場是無論如何也要做的,那它們就需要尊重中國法規,「削足適履」也得幹。
最後強調,西方價值觀與西方的利益長期處在人類社會的中心位置,這是西方的超強實力所造就的規則。這根本就不是道義,而是強權。如今中國強大起來,有了維護自己利益的能力,當然會採取相關行動。
最後表示文章遭刪除「不是大事」,但的確都觸及了雙方在意的原則問題,但這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而是力量的博弈,時間會最終裁定誰對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