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引進人工智慧 「傳承」棉花業技術

工程師蔡仁和研發採棉機械手臂,還要標準化種植流程。(蔡仁和提供)

工程師蔡仁和研發採棉機械手臂,還要標準化種植流程。(蔡仁和提供)

2016/02/19 08:00

〔記者蕭婷方/將軍報導〕將軍區苓仔寮要重振棉花產業,發展「有機棉花產業文化園區」,但產業中斷多年,會栽種棉花的農民多已年邁或過世,栽種技術傳承遂成問題。卓智互動科技工程師蔡仁和引進早期使用在小飛彈射擊控制的機械視覺技術,利用人工智慧判別棉花大小、乾燥程度,並進一步監測氣候變化、土壤改良,標準化種植流程,不再擔心農耕技術後繼無「人」。

蔡仁和說,以往農業傳承都需要靠前人經驗分享,棉花栽植門檻較高,從「生手」到「熟手」時間不僅較長,栽種技術與農作品質都會隨栽種者不同而浮動;他認為,隨時代轉變,農業已趨精緻化,作物品質標準需要「一致化」與「數字化」,因此也需要現代化的新科技輔助。

蔡仁和自一九九三年將人工智慧「寫」在機械視覺,將用於小飛彈射擊控制的技術轉用在農漁產業上,從一開始協助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計算魚卵,之後又應用在養雞場的基因排序比對,降低人工比對誤差。現為發展有機棉產業,他也應用同樣技術研發採棉機械手臂,先利用紅外線感測棉花的乾燥程度、體積大小,再用機械手臂採摘;為避免機械採收傷及棉花,還改良矽膠發展人工皮膚,貼近人工採摘觸感。

蔡仁和笑說,利用科技記載、「傳承」棉花栽種「眉角」,就不用擔心技術失傳,現除向苓仔寮老一代棉農取經,也與美國、印度技術交流。

此外,蔡仁和預計要以五年時間觀測在地氣候、改善土質,希望能標準化棉花栽植流程;未來技術落實後,希望能將技術轉移給願意投入有機棉栽植的年輕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