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大都會.小螺絲》自來水檢漏員 大街小巷 聽音辨位

水樣變成淡黃色就表示是自來水。(記者盧賢秀攝)

水樣變成淡黃色就表示是自來水。(記者盧賢秀攝)

2009/06/29 06:00

記者盧賢秀/專題報導

「你是在聽什麼!」有一群人戴著耳機、拿聽診器,在大街小巷裡聽個不停,常引來好奇眼光,他們就是自來水公司的檢漏員。不論白天或晚上,除了雨天,他們走遍大街小巷,連墓仔埔、風化區也照走不誤,為的就是要把隱藏在路面底下的漏水點抓出來,做到滴水不漏。

水公司檢漏員是群靠耳朵吃飯的人,他們的工作跟醫生差不多,醫生靠聽診器找出病因,他們也靠著聽診器找出漏水點。

他們兩人一組,穿著反光背心,背著測漏機、戴著耳機、拿著聽筒,沿著主幹管走,一邊走一邊聽地面下的動靜。

自來水在水管內流動有一定的壓力,如果水管破管,水從破管處噴出,就會發出聲音,透過補音器傳導,經過放大、濾波,再由耳機傳到檢漏員耳朵裡,他們仔細地聽著,抓出漏水點。

兩人一組 聽診查漏水

如果其中一人聽到有雜音時,另一人再以聽音棒做進一步確認,有時得把附近的水表關起來,再聽聽水管有沒有進水,或是檢查水溝有沒有水聲,研判是不是漏水,往往要一聽再聽。

有時候水管經過水溝,會夾雜著山溝水、地面水等,聽起來確實有水聲;或是在陰井下漏水,他們就要拿吊架等設備,把人孔、陰井打開,確實有水在流動,拿個水杯採水樣,滴入隨身帶的驗氯劑,如果水的顏色慢慢變成淡黃色,賓果,漏的就是自來水。漏水的聲音會因水管內水壓高低、破洞大小、管線材質及漏水點的環境不同,千變萬化,有時因瓦斯管線、大樓空調冷氣、餐廳抽油煙機或是車輛經過所產生的噪音等,都會影響聽覺,有干擾疑慮時,檢漏員就在地上噴記號,等晚上再聽一次確認。

比較可疑的地點,排除可能干擾因子後,檢漏人員就以電鑽鑽孔,插入探測棒,看看路底下有沒有水,確定漏水點之後,就噴上水字再畫個○,填報檢漏單移請工程單位檢修。

日夜出勤 一天走6小時

檢漏員除了下雨天無法外出檢漏,白天或晚上都得工作,白天主要幹道車多干擾多,他們就往小巷子或偏遠地區走,背著測漏儀器、穿著反光背心,光是平面道路,走1小時就已經汗流浹背了,一天最少要走上6個小時,可是相當累人。 像基隆市到東北角一帶,即便是市區,山坡多、巷弄多,爬樓梯在所難免,經常走得氣喘吁吁,還是得集中注意力,絲毫不能影響聽覺。

大白天尤其是夏天,走上1、2個小時就可能中暑,或是主要幹道車水馬龍,檢漏不但危險也容易影響準確度,或是有其他干擾因素無法聽音測漏,就只能改晚上作業。

白天剛爬完樓梯,略事休息後,晚上又要上工,除了體力負荷大之外,難度和危險度都增加。

水管通常都在道路的兩側,夜間路邊或巷道兩側經常停滿車輛,檢漏不易,被野狗追、被醉漢追打都遇過,夜間檢漏最怕酒駕或是開快車,要閃都來不及。

晚上經過風化區,以為警察來了,流鶯四散的情況也碰過;墓仔埔夜總會也照走不誤。

檢漏員除了耗體力、風險高,還常受到民眾質疑「你們在幹什麼?」但是把地底下漏洞一一抓出來,避免水資源流失、把水找回來,就是他們最大的成就。

耳機是檢漏必備設備之一。(記者盧賢秀攝)

耳機是檢漏必備設備之一。(記者盧賢秀攝)

有疑慮的地方檢漏員會相互聽音提升準確度。(記者盧賢秀攝)

有疑慮的地方檢漏員會相互聽音提升準確度。(記者盧賢秀攝)

檢漏員拿探測棒深入鑽孔中檢測有無漏水。(記者盧賢秀攝)

檢漏員拿探測棒深入鑽孔中檢測有無漏水。(記者盧賢秀攝)

檢漏員以電鑽在可疑的地方鑽孔。(記者盧賢秀攝)

檢漏員以電鑽在可疑的地方鑽孔。(記者盧賢秀攝)

檢漏員爬樓梯再喘也不影響抓漏效益。(記者盧賢秀攝)

檢漏員爬樓梯再喘也不影響抓漏效益。(記者盧賢秀攝)

確定漏水地點,檢漏員在地上畫上記號。噴上水字再畫個○就是漏水的記號。(記者盧賢秀攝)<br>

確定漏水地點,檢漏員在地上畫上記號。噴上水字再畫個○就是漏水的記號。(記者盧賢秀攝)

噴上水字再畫個○就是漏水的記號。(記者盧賢秀攝)<br>

噴上水字再畫個○就是漏水的記號。(記者盧賢秀攝)

檢漏員在有疑慮須進一步確認地點噴上三角形?號。(記者盧賢秀攝)

檢漏員在有疑慮須進一步確認地點噴上三角形?號。(記者盧賢秀攝)

水公司檢漏員山區也要檢漏。(記者盧賢秀攝)<br>

水公司檢漏員山區也要檢漏。(記者盧賢秀攝)

像聽診器的是捕音器。(記者盧賢秀攝)<br>

像聽診器的是捕音器。(記者盧賢秀攝)

除了電子測漏儀器外,檢漏員利用聽音棒聽取水管或水表的動靜。 (記者盧賢秀攝)

除了電子測漏儀器外,檢漏員利用聽音棒聽取水管或水表的動靜。 (記者盧賢秀攝)

檢漏員隨身帶著驗氯劑滴入水中檢驗(記者盧賢秀攝)

檢漏員隨身帶著驗氯劑滴入水中檢驗(記者盧賢秀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