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未處理垃圾累積11萬噸 推一村里一資源回收站

雲林縣府將加強資源垃圾回收能量。(記者詹士弘攝)
〔記者詹士弘/雲林報導〕雲林縣每月垃圾產出量約320公噸,因缺乏自有的焚化廠,所以累積未處理及打包垃圾已達11萬噸,疫情間外食族增加,可回收垃圾量成長,縣府為達成垃圾減量,推動一村里一資源回收站,希望在下半年可以再提升回收量。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每人每日垃圾產量約0.44公斤,其中資源回收率約52.05%,廚餘回收率約4.89%,目前每天需委外處理的垃圾量約130至150噸,但因外縣市焚化廠歲修等因素,使代處理量由原來的上百噸,剩下不到50噸,縣內未處理垃圾量持續累積,目前全縣待處理及打包封存的垃圾量已達11萬噸。
環保局為了減少垃圾,將加強資源垃圾回收,去年村里資收站回收垃圾量約221公噸,今年因受疫情影響,1-7月回收量約78公噸,目前各村里已都恢復正常運作,希望在下半年可以再提升資源回收量。
張麗善表示,未來希望每村里都有能一資源回收站,環保局也結合慈濟基金會,將辦理資源回收工作坊及宣講團,將慈濟平時惜福愛物及資源回收觀念與實作推廣到社區,讓村里資源回收站成為在地的環保教育站。

慈濟基金會志工進行資源垃圾分類。(記者詹士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