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最後一哩路!新42號隧道貫通 阿里山林鐵7月1日全線通車/十字路至屏遮那站中斷15年 鐵道迷期盼留下經典畫面

台灣檜木打造的阿里山林鐵「福森號」列車,有移動的美術館美稱。(記者蔡宗勳攝)

台灣檜木打造的阿里山林鐵「福森號」列車,有移動的美術館美稱。(記者蔡宗勳攝)

2024/05/20 05:30

〔記者蔡宗勳、王善嬿、丁偉杰、林宜樟/嘉義報導〕聞名國際的阿里山林鐵,受莫拉克風災、杜鵑颱風重創中斷十五年,尤其十字路站至屏遮那站間的四十二號隧道,發生大型崩塌,工程人員克服惡劣條件新建四十二號隧道,完成最後一哩路,預定七月一日全線通車,再現一一二歲的林鐵昔日風華。

二○○九年莫拉克風災重創毀損,經六年重建,原定二○一五年底全線通車,又因杜鵑颱風肆虐,致沿線多處崩塌中斷,前後耗時十五年,投入前瞻預算廿三億,其中新四十二號隧道斥資約四.一六億。

林鐵及文資處長黃妙修指出,四十二號隧道全長一一○六公尺,位處海拔兩千公尺以上山區,須做環評,林鐵為國家級重要文化景觀,須經文資審議,及須依原住民基本法取得當地鄒族部落同意,花了三年時間一一克服解決。

承攬工程的利德工程公司工地主任李致寬說,新四十二號隧道又高又偏僻,隧道西洞口無足夠腹地暫置材料,動線受阻,工程人員日夜輪班,在低溫、濃霧、狹窄環境等惡劣條件施工,不斷克服各種狀況,終於貫通。

加開班次 年運量目標增一成

林鐵去年本線搭乘人次為廿四點八萬人次,支線為九十六萬人次,共近一二一萬人次。林鐵及文資處副處長周恆凱說,林鐵全線長七十七.八五公里,連同支線共廿個車站,近年整建竹崎、奮起湖、神木、新北門等車站,重建祝山車站,今年底預定完成北門驛、鹿麻產、樟腦寮、獨立山、交力坪、水社寮、阿里山等車站優化。全線通車後,將以增開班次、多元旅運服務等方式,目標年運量增加一成。

行車安全方面,林鐵及文資處企業工會理事長王裕凱提出增聘員工、重視職業安全、提升待遇福利等建議,希望永續營運,也要重視員工職安。

周恆凱說,已加裝道班車護欄、行車紀錄器、限制乘載人數,並增訂安全規定、增設安全管理科,專責鐵路營運系統安全、災害防救、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等,另研發電動道班車,提升道班台車安全。

王裕凱說,林鐵及文資處與雄獅旅遊合作將營運「栩悅號」、「福森號」等專列,營運若獲利,盼提高職工福利金,提升員工幸福感。

鐵道迷賴國華表示,廿年前開始拍攝林鐵,唯獨十字路到阿里山站間因中斷無法拍攝,終於要通車了,想為林鐵留下經典畫面。

阿里山林鐵首輛觀光列車「栩悅號」5月24日首航。(記者王善嬿攝)

阿里山林鐵首輛觀光列車「栩悅號」5月24日首航。(記者王善嬿攝)

阿里山林鐵隧道修復示意圖

阿里山林鐵隧道修復示意圖

工程列車試運行駛入重建完工的新四十二號隧道。(記者蔡宗勳攝)

工程列車試運行駛入重建完工的新四十二號隧道。(記者蔡宗勳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