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魚目混珠/研發產地鑑別技術 成功分辨台越蚵

零售市場端常出現便宜越南蚵混充較高價台灣蚵,影響我國漁民權益。圖 為北門潟湖的牡蠣一年四季都有,主力在十一月起採收。(記者楊金城攝)
越南進口蚵逐年增加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我國自越南進口的蚵逐年增加,去年從越南進口三○二三噸,較前年一七八六噸成長六十九%,零售市場端常出現便宜越南蚵混充較高價台灣蚵,影響我國漁民權益,農委會水試所建立的蚵產地鑑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已可成功分辨越南蚵與台灣蚵,鑑別率已達九十六.七%。
走私嚴重 甚至中國蚵洗產地
台灣自越南進口蚵的數量增加,蚵農自前年就陸續透過立法委員林俊憲、蘇治芬、蔡易餘等反應越南蚵走私嚴重問題,甚至還抨擊有中國蚵繞到越南洗產地再出口到台灣,也指出市場端有商人將便宜的越南蚵當台灣蚵販售。
為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責成水試所開發產地鑑別技術,水試所透過「多重元素檢驗方法」已可辨別台灣各產地的蚵,現在更進一步可辨別到底是台灣或進口貨,準確率可達九十六.七%。
多重元素檢驗方法是透過建立蚵的產地水文、環境資料微量元素、同位數資料庫比對,水試所所長張錦宜指出,產地鑑別技術已建立,四月就會將該技術送衛福部審核,只要通過,將成為可區別產地的公告方法,未來將可讓蚵仔產地標示更落實,他指出,過去做蚵產地標章效果有限因為沒有方法學鑑別產地,未來若有標示不實的問題,就會有科學依據來驗證。
業界則反應希望零售市場的散賣蚵都要清楚作產地標示,漁業署養殖組組長陳建佑指出,因我國為世貿組織(WTO)會員國,零售市場端的產地標示須將所有蚵都納入,亦即若要求進口散裝蚵要有產地標示,我國生產的蚵也同樣須標示清楚,我國目前蚵有產銷履歷已占總體產量四成,持續透過預算輔導蚵農執行產銷履歷與溯源的建立,今年還會透過特別預算補助標籤機、標籤束口機械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