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沒手機、不會用電腦的新科中研院院士 楊儒賓:AI無法取代人文工作

中研院院士楊儒賓。(記者廖振輝攝)

中研院院士楊儒賓。(記者廖振輝攝)

2024/07/04 20:47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第34屆院士暨名譽院士名單揭曉,人文及社會科學組新科院士楊儒賓是新儒學重要學者、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暨通識教育中心合聘講座教授,談到AI崛起會不會搶走人文領域工作,他自揭自己不會用電腦,也沒有手機,認為AI缺乏精神內涵、沒有風格,但這兩者卻是人文領域的核心。

楊儒賓在清大任教超過30年,身為理工大學的人文學者,被問及如何看待AI科技浪潮如何與人文科學領域結合?他卻自嘲,「我應該沒有資格談這個議題」,他說,自己應該是清大、甚至全台灣極少數不會用電腦,也沒有手機的人,甚至過去30年也不用冷氣,直到最近這幾年服老才開始用,「這是我對現代文明的抗議」。

楊儒賓認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若要專精學問,重點「不是要吸收多少、而是排斥多少」,新科技對他而言造成很多的干擾,不靠科技、用人腦閱讀文章雖然較緩慢,但更有深度、記憶更深刻,所有創造的過程都是極大的神祕,你的人格和生命、風格有極大的關係,而這些都不是AI可以取代的。

楊儒賓也是東亞字畫及文物的收藏家,上千件收藏都贈給清華大學,他說,光是1949年的字畫收藏就有2000多件、日治時期關於台灣總督的文物約5、600件,日本江戶時期也大約有1000多件,希望透過這些字畫和信札,讓大家看到整個東亞史的思想脈絡,以及過去台灣與東亞周邊國家的連結與主體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