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人行道闢單車道 柯政策惹議
北市「3橫3縱」自行車道一覽表
〔記者郭逸/台北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以拓寬人行道增設自行車專用道方式推動「三橫三縱」自行車道政策,包括中山北路、松江路接新生南路、復興南北路、仁愛路、信義路及南京東西路等路段,讓自行車行路順暢。但部分道路因拓寬人行道,必須取消一至兩線車道,或縮小車道寬度,引發爭議。
限縮車道 交工處︰可容忍範圍
北市交通工程管制處表示,即使拓寬人行道必須限縮車道,但交通狀況都仍在可容許範圍,如復興南路原道路服務水準為C級,現降為D級,時速約廿公里至廿四公里;而新生南路的路幅足以容納尖峰時刻約一千輛至兩千輛車,影響不大,除塗銷「禁行機車」標誌,增加機車行駛空間,也會持續觀察當地交通。
根據交通局規劃,仁愛路、信義路、南京東西路及中山北路的人行道寬度足以直接劃設自行車道標誌。其餘路段將拓寬人行道,松江路增加兩公尺、復興南北路拓增三公尺,皆限縮一線車道;新生南路拓寬六.五公尺,則必須取消兩個車道。
機車族張小姐說,機車比自行車多好幾倍,施作自行車道儼然本末倒置。
汽車駕駛顧先生舉例,復興南北路因限縮車道,近來尖峰時刻「塞爆」,汽機車爭道相當危險。
相較機車族、汽車族抱怨連連,自行車族則贊同市府政策。台灣大學許同學說,他騎自行車上學,不想與汽機車爭道,專用道可提升行車安全;以YouBike通勤的高小姐說,自行車速度介於機車與行人之間,有必要闢建專用道。
市議員簡舒培建議市府先檢討公車路線,取消空車率高的路線,減少大車數量,增加道路安全;市議員徐弘庭說,自行車並非「通勤工具」,取消機車道再施作自行車道很奇怪,將來須因地制宜,避免重蹈覆轍。
「三橫三縱」自行車道完成後,加上河濱、市區自行車道,預計三年內北市自行車道長度可突破五百公里。
台北市交通局建置自行車專用道,新生南路因人行道寬度不足,拓寬後取消原本馬路上的一線道惹議。(記者郭逸攝)
-
北市停車明起全面收費 依車類路段採不同標準
-
取消近千個停車格 將找點復設
-
改善內湖交通 成功橋擬拓為6線道
-
內湖座談會 聚焦爛交通
-
自行車道害樹倒? 交局:市長搞錯因果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