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守護瀕危物種「龍紋鱝」 海委會力推海洋公民科學家
海保署舉辦「海洋公民科學嘉年華」,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前排左一)、副主委黃向文(右三)及海保署長陸曉筠(右二),與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的夥伴合影。(海保署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世界極度瀕危物種「龍紋鱝」,彰化和雲林32名漁民不到一年就貢獻1263筆珍貴資料。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今天說,海委會將大力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家」政策,讓全民投身海洋公民科學與保育領域,每個人都是海洋不可或缺的重要小兵。
管碧玲進一步說,海洋公民科學家的普及,可以促進海洋意識及海洋素養內化,共同建立更完備的海洋資料庫,強化海洋資源監測,也進一步提升大眾對海洋環境的關注與保育意識。
管碧玲說,目前在眾多的海洋工作中,除了政府與專家學者,仰賴環保艦隊、觀察員、潛海戰將、NGO等關鍵民力,期待每個人都能夠為海洋保育工作貢獻己力,並導入科技協助海洋保育及海洋汙染防治,讓大家獲得美好的海洋擁抱。
海洋保育署今天在中研院舉辦「海洋公民科學嘉年華」活動,同步發表112年「解密海洋,看見未來」6個獲選計畫執行成果。海保署長陸曉筠舉「追尋龍紋鱝的蹤跡」計畫為例,來自雲林與彰化地區的32名漁民,去年7月到今天9月底共提供高達1263筆資料,龍紋鱝被世界自然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極度瀕危物種,過去對其了解相對有限,透過公民科學家的數據回報,填補過去研究的空白,更是台灣首次建立龍紋鱝的成長參數,為未來相關研究與保育工作奠定重要基礎。
雲林近沿海作業漁船協進會理事長李平順說,龍紋鯊是漁業資源之一,由於背鰭為白翅,被認定為高級魚翅,過去在印度西太平洋沿岸國家被大量捕撈,協進會推動「海洋守護者:追尋龍紋鱝的蹤跡」計畫,透過船長與漁民回報機制,協力蒐集台灣西部沿近海龍紋鯊的漁獲與觀察紀錄資料,建立龍紋鱝棲地地理分布模型,漁民每天在海上工作,親眼目睹海洋生態的變化,能協助科學家蒐集有關龍紋鱝的珍貴數據,也感受到自己在海洋保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陸曉筠說明,公民科學家已成為政府、學術界與NGO在生態調查上的重要支持力量,透過公民的參與回報,能更清楚了解台灣周邊海域的生物多樣性及熱點,有助於政府評估並投入資源。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右二)聆聽海保署「解密海洋,看見未來」獲選計畫團隊解說執行成果。(海保署提供)
-
高價龍紋(魚賁)極度瀕危首度標識放流 年底擬管理建議
-
驚喜!「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蹤高屏溪口
-
台灣燈會遊程與展演 邀您暢遊桃園
-
野貓入侵古巴! 珍稀鱷魚寶寶慘遭毒手
-
獨家》鯊魚坐機車? 漁民載送罕見飯匙鯊 民眾稱奇
-
地段稀缺價值 愛河灣景觀輕豪宅受寵
-
新北捷運公司92職缺招考即起報名 維修人員起薪4萬
-
新竹市立動物園蛇年走春 可獲限量河馬樂樂春聯
-
春節連假需求增 台東縣府開放2處停車場免費使用
-
寒流來襲 台中氣象站:小年夜到初一低溫將跌破10度
-
地震無恙!台南梅嶺梅花還有最後一波 把握機會上山遊賞
-
疫情期間第一線守護染疫病患 53歲北榮胸腔科主任柯信國驚傳猝逝
-
百雙球鞋贈馬公弱勢童 新年祝福滿滿
-
淨灘有成 台南黃金海岸、漁光島、觀夕平台迎走春人潮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