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世界學者研討閱讀詩作 楊牧感恩回顧

楊牧說,回想自己年輕時「最遠的旅行」是騎腳踏車,最南邊是到鯉魚潭,會繞經現在的東華大學「當時都是荒地、甘蔗田」,年輕的自己沒有想過,後來會到歐洲、非洲、美洲。(記者花孟璟攝)

楊牧說,回想自己年輕時「最遠的旅行」是騎腳踏車,最南邊是到鯉魚潭,會繞經現在的東華大學「當時都是荒地、甘蔗田」,年輕的自己沒有想過,後來會到歐洲、非洲、美洲。(記者花孟璟攝)

2015/11/16 08:00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為期二天的二零一五年「楊牧研究國際研討會」昨在東華大學閉幕,二天議程有來自歐、亞、非各國學者、詩人發表多篇論文,詩人楊牧也出席研討會、並於傍晚的閉幕典禮上致詞。楊牧笑說「自己不是主人、也不是客人」,很感謝各國學者的討論,幫助他思考「我六十年來到底在做什麼?」

楊牧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十四、十五日在東華大學理工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辦,共有二十多名各國學者透過專題演講、論文發表及對談的方式,提出閱讀楊牧、閱讀台灣以及楊牧文學與漢語現代、當代文學及世界文學的關係。研討會最後一場座談「楊牧與世界文學」,就在台大外文系教授廖咸浩以他富有磁性的聲線,朗誦楊牧詩《從沙灘上回來》之中結束。

在研討會閉幕致詞上,詩人楊牧說,這兩天他心裡一直很感動,有這麼多朋友從遙遠的歐洲、非洲、亞洲、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許多地方,來到「木瓜溪以南,一個新成立不久的大學聚會」,從不同的角度幫助他思考「這六十年來到底在做什麼?」

楊牧也說「其實我在這裡長大」。他說,在花蓮長大,他初中、高中的旅行是騎腳踏車,往南最遠就是到木瓜溪以南這一帶,最北騎到三棧溪、太魯閣,而其他地方都太遙遠了。「那時候沒有想過,以後會去歐洲、非洲、美國,那些遙遠的地方。」

他說,以前東華大學附近是「荒地加上甘蔗田」,二十年前在此創辦新的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那時從台大借調到東華主辦英美語文學系的吳潛誠教授,還有曾珍珍教授,他要公開感謝二位老師,讓這個全台灣第一個把創作及文學研究放在一起的研究所,提昇了台灣的文學思考,而「這個意外的地方,也許不是意外。」

本名王靖獻的楊牧,一九四○年生,是台灣知名的桂冠詩人、散文作家,詩作被譯為英文、德文、瑞典文、法文、荷蘭文、日文等;他年輕時以「葉珊」筆名投稿,三十二歲後改筆名楊牧,曾任美國麻塞諸塞大學、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二十年前參與創立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為創院院長,並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目前則是國立東華大學特聘客座講座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