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訪台為美友岸外包 學者:習錯判情勢
中國武警三日在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周邊加強戒備,當天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在台灣會見蔡英文總統。(美聯社)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在睽違廿三年後訪問台灣,中國不斷文攻武嚇威脅,並展開對台灣海空封鎖般的大規模軍演,引發國際社會嚴重關切。中國研究專家直指,習近平主政下的北京當局根本誤判形勢,裴洛西訪台應視為華盛頓推動民主夥伴間供應鏈韌性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一環,並非安全威脅;中國領導層有責任不扭曲裴洛西訪台行,否則只會不必要地危及西太平洋和平安全。
賓州天普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薛媖月三日在「費城詢問報」撰文指出,裴洛西訪台行衍生許多爭議,觀察家和政策專家等都警告中國可能以軍事進犯行動回應,並指向一九九五年下半年和一九九六年上半年台灣舉行首次總統民選之際,中國試射飛彈引發的第三次台海危機,促使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下令航空母艦巡弋台灣海峽。
針對裴洛西訪台引爆第四次台海危機的看法,文章指出,裴洛西訪台應被視為美國從市場保護主義和貿易戰轉移重心,重新開始聚焦於自由貿易和民主基礎。裴洛西亞洲行程的背景,是美國總統拜登甫於五月訪問日本時宣布「印太經濟架構」(IPEF),及俄總統普廷下令入侵烏克蘭、北京和莫斯科延續雙邊緊密關係之際;在此美中關係緊張升溫時期,IPEF前提預設即在確保供應鏈可持續性,以及美國企業在亞太市場機會。
台灣不僅是美國友邦,也是許多做為全球供應鏈關鍵節點的跨國公司大本營,可以也應該被視為貢獻於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近期呼籲繼續「友岸外包」的美國盟友之一。
分散供應鏈 非挑釁中國
拜登印太貿易協定聚焦於分散供應鏈和市場,以降低美國對中國依賴,以應對習近平主政下中國經濟日益封閉、極力培植可由中共黨國體制控制的本土產業。裴洛西訪台關於強化自由市場,以及強化美國和對全球供應鏈有貢獻的盟友間貿易,並非對中國的直接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