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 「牠」原地重新「復活」

英國學者發現,應該於13.6萬年前滅絕的「白喉秧雞」,竟原地「復活」。(圖擷取自news.com.au)

英國學者發現,應該於13.6萬年前滅絕的「白喉秧雞」,竟原地「復活」。(圖擷取自news.com.au)

2019/05/14 23:0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世界上不會飛的鳥類除了鴕鳥、企鵝之外,科學家發現1種同樣不會飛,且應該在13.6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白喉秧雞」(Dryolimnas cuvieri),竟然又在原地重新被發現;這項研究發布在《林奈學會動物學期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綜合外媒報導,白喉秧雞過去生活在世界第二大珊瑚環礁——印度洋塞席爾群島「阿爾達布拉環礁」(Aldabra),又稱阿爾達布拉群島,由於白喉秧雞不會飛行,因此科學家推算,當珊瑚環礁受到板塊運動影響,隱沒到海平面下時,白喉秧雞也跟著滅絕。

研究人員指出,現在的馬達加斯加可以找到白喉秧雞祖先的化石,但約10萬年前,當「阿爾達布拉環礁」再次受到板塊運動影響,重新浮出海平面後,此地竟然又發現應該在13.6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的白喉秧雞,為了確定牠們是否與當年的物種相同,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研究人員比對化石證據,確定是白喉秧雞「復活」了。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情況屬於「迭代進化」(iterative evolution),意思是該物種在演化之前、於不同的時間點來到「阿爾達布拉環礁」,但因有相同的遺傳因子(DNA),在同一個地方得以演化出相同的身體構造;朴茨茅斯大學教授馬蒂爾(David Martill)指出,該環礁沒有會獵捕白喉秧雞的陸地捕食者,也沒有其他能與白喉秧雞競爭的哺乳動物,因此牠才能在不同的時間點、相同地點演化成不會飛行的模式,但若該地又隱沒到海平面下,牠們就會再絕種1次。

觀看研究原文請點擊下面

《林奈學會動物學期刊》傳送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