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BBC專訪張憲義 :重新來過,我會再做一次

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曾在《核彈!間諜?CIA:張憲義訪問紀錄》新書發表會中,以越洋視訊方式公開心路歷程。(記者呂伊萱攝)

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曾在《核彈!間諜?CIA:張憲義訪問紀錄》新書發表會中,以越洋視訊方式公開心路歷程。(記者呂伊萱攝)

2017/05/19 00:1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1988年,台灣正在發展第1枚核彈,但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當年將資料交給美國,並在美國協助下「叛逃」,台灣被迫中止接近完成的核武計畫。但他並不後悔,堅信只有叛國才能救國,並表示:「如果重新來過,我會再做一次」。

張憲義近來接受《BBC》專訪,揭露自己的心路歷程。蔣經國病危前夕,美國猜測軍事強人郝柏村可能會是下一任總統,並在考慮兩岸和平情況下,美國的寄望張憲義阻止核武競賽。1986年蘇聯發生車諾比事件後,他開始還疑台灣能否擁有核武,於是被美國說服了。他與家人在1988年「叛逃」至美國,美國在確認台灣的核武發展進度後開始介入,不但破壞研發設備、文件也遭到銷毀。之後,張憲義被國防部通緝,至到2000年期滿才撤銷。

1990年,張憲義一家人定居在愛荷華州,在他2013年退休後希望澄清事實,在去年12月出版了《核彈!間諜?CIA:張憲義訪問紀錄》一書,揭開台灣核武發展史。他說,雖然有許多人批評他是叛徒,但是他不後悔,遺憾的是父母過世,無法見到他們最後一面。他告訴《BBC》:「如果重新來過,我會再做一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