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突暫停台灣鳳梨進口 馬:傷害台灣民眾感情

屏縣是鳳梨最大產地。(記者羅欣貞攝)
〔記者林良昇、郭安家、呂伊萱/台北報導〕中國片面停止台灣鳳梨進口,前總統馬英九昨建議政府思考如何迅速重啟兩岸協商,展開有效對話。馬也坦言,在產季之中突然宣布暫停台灣鳳梨進口,來得又快又急,不僅衝擊果農生計,更讓台灣社會錯愕,傷害台灣民眾的感情。
馬希望雙方立刻放下政治成見,透過兩岸二○○九年十二月簽署的「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務實解決問題。馬稍晚出席台北市二二八紀念儀式時表示,台灣與中國協議的路並沒有斷,雙方應盡快放下政治成見,將問題解決;這也無涉九二共識,蔡政府應照顧農民權益。
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透過臉書表示,他力挺農民,也很火大對岸的片面改變。朱質疑,民進黨執政五年了,聲稱要分散市場要走「新南向」,但五年來,台灣鳳梨、芒果外銷到中國,出口量都是新南向國家的一百倍;台灣釋迦外銷到中國是新南向國家的二百倍;台灣蓮霧外銷到中國是新南向國家的六百倍。朱批評,蔡政府這些年來說的根本就是騙人的大內宣。
對於朱的批評,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良好的經濟關係是互賴,而不是單方面依賴,如同中國大幅採購我們的晶片,並不是政治訂單,而是台灣的產品比他國更好。
羅秉成也說,新南向政策自二○一六年推動以來,在人才、醫療、產業等各方面成果有目共睹。例如以二○一九年與二○一六年比較,新南向來台學生數成長八十四.八%,我國赴新南向國家留學人數成長三十四.九%;醫衛產品自二.九億美元成長至三.七四億美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