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D電戰機成對台作戰主力 蘇紫雲:仍有許多「翻盤手段」
共軍「殲-16D」電戰機成為對台作戰主力,軍事專家蘇紫雲表示,殲-16D確實是個新威脅,但不用過度擔憂。圖為殲-16。(圖由國防部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珠海航展)在9月底舉行,以殲-16戰鬥機做為平台研製的「殲-16D」電戰機便是航展中重點,未來更可能會加入對台作戰。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蘇紫雲表示,殲-16D確實是個新威脅,但不用過度擔憂,還有許多「翻盤手段」。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蘇紫雲指出,殲-16D據公開資料是部署在江西向塘空軍基地,是對台的主要航空力量,這類電戰機價格非常貴,數量上不會太多,而殲-16D所扮演的角色類似美軍EA-18G「咆哮者」電戰機,行動時以以類似「護衛」角色,伴隨其他戰機壓制敵方雷達及電子系統,讓其他戰機、攻擊機執行對地攻擊。
蘇紫雲表示,各國電戰機作戰概念基本上都一樣,中國雖然很努力強化電子戰實力,但中國中就沒有像美國海軍、空軍在全世界戰場累積逾60年的作戰經驗,而「資料庫」對電子戰非常重要。蘇紫雲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會認真看待殲-16D這個「新威脅」,但不需要過度擔憂,因為還有許多翻盤手段。
蘇紫雲分析,目前電戰機面對「相位陣列雷達」這項「新困擾」,比起傳統雷達,相位陣列雷達的反制能力更強。中國軍力進步雖不容輕視,但中國軍武仍沒有透過實戰來考驗,而過去美蘇冷戰時常發現「代理人戰爭」武器裝備能在戰場中獲得考驗,但在電子裝備方面,通常都是蘇聯較吃虧。
另外,蘇紫雲也提到,電腦處理能力以及處理數位訊號的晶片是整套電戰系統的靈魂,殲-16D所使用的晶片是中國自製的「龍芯芯片」,受到中國半導體生產能力影響,「龍芯芯片」的半導體製程較舊,因此中國電戰系統能力在實際上會較為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