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跟著王公大冒險 中山大學師生轉譯廟宇文化

中山大學課程嘗試讓學生以聖公媽廟和靈興殿十八王公廟為發想主軸,雖然轉譯過程頗有難度,但學生最終展現了強大的手作能力和創意。(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課程嘗試讓學生以聖公媽廟和靈興殿十八王公廟為發想主軸,雖然轉譯過程頗有難度,但學生最終展現了強大的手作能力和創意。(中山大學提供)

2023/03/30 11:40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中山大學中文系「閩南民間文學與文化采風課程」以廟宇信仰為教學主題,讓學生觀察、記錄民間信仰下的城市紋理、社區記憶、神(鬼)人互動。課程中也帶領學生走訪高雄廟宇,進行田野調查,體驗廟宇文化。

中山中文系系主任、授課教師羅景文指出,嘗試讓學生以聖公媽廟和靈興殿十八王公廟為主軸,雖然過程頗有難度,「但學生展現強大的手作能力及創意」,透過「轉譯」手法,讓有趣或深刻的故事或事物,能成為創作的基底與靈感,並賦予新的意義。

有學生設計過年應景的紅包袋,在紅包袋上以廟方人員對聖公媽的稱呼為靈感,將聖公媽繪製成宛如家中長輩般親切可愛的阿公阿嬤,同時製作互動式開門折頁貼紙,顛覆了一般大眾對於萬應公廟的印象。

有學生將靈興殿的廟宇元素分為「祭拜用品」、「建築元素」、「廟周景觀」三類,並利用紙黏土、木頭等媒材將上述三類元素,製作成18個微模型裝入禮盒,同時也象徵著十八位王公,再透過抽抽樂遊戲,讓玩家認識靈興殿十八王公。

另有學生透過懸疑氣氛的前導影片,帶領玩家進入緊張刺激的遊戲裡,在解謎破案的過程中,同學更能認識聖公媽廟及信仰文化。

學生們表示,課程中有大量實作內容,是很特殊的體驗。修課學生王彤認為,大家做出來的成品完成度都很高,十分有創意,看到臺灣廟宇文化可用不同方式融合與展示。林暐琦則提到,這次的專題成果展很特別,能結合民間信仰與文創設計,是難得的課程實踐。

中山大學中文系「閩南民間文學與文化采風課程」以廟宇信仰為教學主題,讓學生觀察、記錄民間信仰下的城市紋理、社區記憶、神(鬼)人互動。(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中文系「閩南民間文學與文化采風課程」以廟宇信仰為教學主題,讓學生觀察、記錄民間信仰下的城市紋理、社區記憶、神(鬼)人互動。(圖中山大學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