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動物之家收容爆量有解 新建計畫通過審議最快明年初動工

台北市動物之家新建計畫今獲得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預計最快明年初可動工、2026年7月完工。(記者鄭名翔攝)
〔記者鄭名翔/台北報導〕台北市動物之家新建計畫因私地主反對地目變更,以致全案延宕1年多,台北市動物保護處今提出新方案,在考量時程急迫性及地主意願下,剔除私人土地範圍,其餘均從農業區變更為機關用地,獲得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預計最快明年初可動工、2026年7月完工。
台北市動物之家因犬貓數量長期超收,收容量嚴重不足,因此規劃於原址興建永久建築物並擴增收容動物空間,興建土地面積範圍約1.2公頃,其中14平方公尺的133地號屬私有土地,其餘99.88%均為市有土地。
北市動保處原考量都市計畫完整性,擬向地主徵購私有地,但多數地主主張無必要性,且北市府欲徵收市民土地財產已牴觸最小侵害性,不符比例原則,應遵守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故反對此計畫案,也使全案因此延宕1年多。
動保處考量時程急迫性、地主意願、徵購費用及程序優先之下,且工程範圍不納入133地號也不影響新建工程,因此提出剔除方案,將133地號私有地維持農業區,其餘範圍則改為機關用地;昨經北市都委會審議,全體委員均無異議,由主席、副市長李四川裁示照案通過。
動保處副處長翁秀雯表示,原設計動物收容量上限僅約700隻,但近3年收容數平均高達1007餘隻犬貓,因此規劃斥資約9.6億元,於原址興建地上4層樓建築、總樓地板面積約9000平方公尺,收容量將可提升至1000隻犬貓,動保處辦公室也會搬遷進駐。
翁秀雯指出,市長蔣萬安也支持在原地興建方案,要求加速進行,因此全案今通過都委會審議後已取得重大進展,後續待內政部審議通過後則完全定案,年底可啟動招標作業,預計最快明年初可動工、2026年7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