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推動亞太地區立憲工程貢獻 澳洲憲法學者獲唐獎法治獎
澳洲憲法學者雪柔.頌德絲(Cheryl Saunders)獲唐獎第五屆法治獎。(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唐獎教育基金會今天公布第五屆最後一個獎項「法治獎」得主,由戮力推動亞太地區的立憲工程,澳洲憲法學者雪柔.頌德絲(Cheryl Saunders)獲獎,以表彰她引領亞太地區許多國家的立憲方針並提供建言,且數十年來,經由與國內外學者及政治工作者的積極交流、對話、合作,不斷拓展比較憲法疆界的貢獻。
頌德絲出生現今的巴基斯坦奎達市,5歲時定居澳洲,自求學時期到執教皆以墨爾本大學為中心。她不僅是墨爾本大學法學院正教授的第一位女性,更在1988年在墨爾本大學法學院創設比較憲法研究中心,並擔任過法學院副院長及國際憲法學會會長,現為墨爾本大學榮譽桂冠教授。
頌德絲是比較憲法研究的先驅,創辦墨爾本大學比較憲法研究中心後,進一步將此學科往國際發展。她主張,比較憲法的研究方法應廣納百川,融合全世界的憲法經驗,不能只關注歐洲及北美的憲政發展。而這些耕耘,也成為她在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參與憲政改革的能量,
從1990年代開始,頌德絲走訪不同地區,進行立憲工程的推動與憲政相關的討論,包括斐濟、東帝汶、緬甸、斯里蘭卡、尼泊爾、菲律賓及不丹等國家,這些地方的立憲環境艱困,歷經威權統治轉型,他們面臨的憲法問題,不僅困難,更與人民的福祉息息相關。
頌德絲認為,立憲工程最重要是能讓國家主導並符合當地狀況,因此採取尊重當地歷史文化、民情風俗及決策者的作法,與當地學者及工作者一起組織工作坊及論壇,從在地觀點出發,找出屬於該國的重要議題與可行路徑,對推動亞太與各地的立憲工程貢獻良多。
得知自己得獎,頌德絲在預錄影片中表達榮幸與謙虛。而提到台灣的發展歷程,她表示,西方國家達到民主化和憲政化很多是透過「大爆炸」模式,不過達成民主化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從某種專制社會逐漸走向以軍隊或其他力量為主導的社會,再走向民主化,這是台灣和其他類似國家能提供的一個非常正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