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搶救銀塔鐘螺幼苗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自製三歧管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左〉,率領年輕團隊研發三歧管。(記者劉禹慶攝)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左〉,率領年輕團隊研發三歧管。(記者劉禹慶攝)

2019/10/14 13:40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克難中激發創意!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接受澎湖縣政府委託,培育銀塔鐘螺幼苗,將在北海柴定礁、姑婆嶼放流,由於以往潛水放流,立即遭到甲殼類及魚群圍攻,存活率不高,因此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研發「三歧管」放流法。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表示,三歧管就是市面上販售的水管,三孔處加上穿洞孔蓋,以放流體型0.5至1公分計算,每個三歧管可放入500顆幼苗,由於鐘螺為夜行性動物,入夜後會慢慢爬出,時程約24-48小時,因是單兵出擊,可避免集體放流慘遭族群滅絕的命運,同時三歧管還可回收再利用。

由於根據調查,移動性緩慢的銀塔鐘螺,因每公斤市價高達200元以上,新近出現過漁現象,野外族群數量調查,每平方公尺僅0.04顆,同時體型也趨小,因此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委託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培育銀塔鐘螺幼苗20萬粒,但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成功突破藻類繁養技術,一口氣培育出50萬顆,多出30萬顆阿莎力贈送澎湖縣政府。

此次澎湖海洋中心繁養鐘螺幼苗成功關鍵,主要是鐘螺幼苗仰賴附著性藻類為食,但生長過程中不能讓絲藻增生,否則會讓幼苗纏繞致死,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成功抑制絲藻成長,卻讓附著性藻類增生,所以繁養存活率提高,不僅達標,還超過1.5倍,只是江湖一點訣,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暫時不對外公布方法,繼續保持領先的繁養技術。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突破繁養鐘螺技術,一口氣培育出50萬顆。(記者劉禹慶攝)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突破繁養鐘螺技術,一口氣培育出50萬顆。(記者劉禹慶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