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多6年」 連打國民黨痛處

連戰參觀抗日紀念館,寫下「一十四年血淚史」的題,「抗戰八年」多了六年。圖為連戰訪中會見中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中央社資料照)
記者蘇永耀/特稿
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參觀抗日紀念館,寫下「一十四年血淚史」的題字,在台灣,長期接受國民黨史觀洗腦者不免狐疑,抗日戰爭不是打八年嗎?連戰多這六年,顯又凸顯國共矛盾,打到國民黨痛處。
按照連幕僚所言,十四年指的是一九三一年日本入侵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
但了解國共鬥爭史的人皆知,在九一八之後,一九三七年國府對日宣戰之前,蔣介石的國策重心是所謂「攘外必先安內」。
什麼叫安內?說白一點就是剿共。
當時國民黨中央軍對共軍是步步進逼,毛澤東殘部多流竄至陝北,但在一九三六年發生震驚國際的西安事變,張學良為主的東北軍對蔣介石發動兵諫,逼蔣停止剿共進行抗日。最後蔣被迫接受條件,納編紅軍國共進行二次合作,中共也得以休養生息並坐大。
按照國民黨的史觀,抗日是八年,要從一九三七年的盧溝橋事變起算。在這之前,蔣介石的兵力部署主要用於積極剿共,對日本則以外交手段為主。
不過,中國共產黨不做如是觀。抗日十四年,才是普遍性看法,中共黨史機構今年出版的「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就把中國當時的抗戰看成十四年。
從中共史觀,對日抗戰多了六年,這既凸顯當年中國人民的反日,對照國府消極抗日,還「自己人打自己人」的矛盾;另一個重點,也藉此彰顯中共在九一八後在東北號召抗日的地位,對於誰領導抗日的國共爭辯上,轉變為誰「先」喊出抗日,再將國民黨一軍。
連戰昨晚與中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見面時,還強調當年是國共「合作一致的來抵抗強權」,「國民革命軍在正面戰場,結合了側面以及敵後的共產黨武裝力量」。對照國民黨以往批評中國共產黨是「三分抗日、七分壯大自己」,公開附和中共史觀的連戰,讓馬朱領導的國民黨更加難堪,但不知連爺爺結束北京行程後,要不要加入課綱微調行列,「加紅」添醋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