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教育部一張圖談「微歧視」 原住民文化粉專:察覺而促進理解

2020/10/31 22:40

關注於原住民文化議題的臉書粉專「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表示,破除「微歧視」的方法即以對等的「人」與「人」為出發點去認識不同族群的朋友。圖為花蓮縣卓溪鄉石平部落的布農族人,在今年度的嬰兒Masuhaulus祭典上,由部落長輩為小朋友戴上項鍊並予以祝福。(林務局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教育部昨日在臉書針對「微歧視」議題指出,自以為看似沒問題的稱讚,卻可能是強加於他人身上的刻板印象。對此,關注於原住民文化議題的臉書粉專「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表示,這些刻板印象常在不自覺中,成為族群交流與理解彼此的障礙,而破除「微歧視」之道即以對等的「人」與「人」為出發點去認識不同族群的朋友。

教育部昨日在臉書發文談論多元文化議題中的「微歧視」現象(Microagression,為對少數族群無意而隱性的冒犯)。教育部指出,像是「身為原住民就應該很會唱歌吧?要不要唱給大家聽?」、「皮膚怎麼那麼白?」,以及「酒量一定很好」等不自覺包含刻板印象的問句,都可能讓被問的一方感到被誤解以及為難,彷彿不符合外界對於原住民的形象期待,就不具備身為原住民的資格。

教育部也提醒,「以上的對話只是舉例,還需要考慮語氣、談話的脈絡、以及雙方的親密程度等等,重要的是認知到自己的刻板印象,努力減少『微歧視』的發生!」

對此,文學藝術粉專「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也在臉書發文指出,像這樣「微歧視」的情境,反映出不同族群在認識彼此的過程裡,常常會有一些不自覺的、直觀而不經思索的行動,而這些看似沒問題的言行,卻可能加深理解彼此的難度。

「既然可能不自覺,那我們要怎麼察覺微歧視,進而改善彼此關係呢?」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建議,「就是儘可能的,把善意詢問代替自以為是的玩笑、回歸到真實的理解:我們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不是『我』與『你們原住民』。」

原住民網友們也紛紛表示,「不是很多原住民都會喜歡被問這些問題,但還是會去解釋」,基本上,每天都遇到這種狀況。不少網友指出,曾因為唱歌不好聽,而被笑「你不是原住民嗎?這樣不行餒」、「我就是不會喝酒也不會唱歌的原住民」、「坐計程車被問『怎麼很白,不像個真正的原住民』...不然就是要被拱去唱歌」,還有網友表示,因為五官不深邃和華語講得流利,而被說「不像原住民」,讓她很無奈。

還有網友盛讚,「共勉之」、「是誰在教育部當小編那麼卓越,最近都很感動有教育價值的文章。希望台灣可以越來越好!」

教育部昨日在臉書針對「微歧視」議題,指出自以為看似沒問題的稱讚,卻可能是強加於他人身上的刻板印象。(圖擷取自臉書_教育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