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研發超穎介面光學獲國際肯定 台灣可望自造高光譜微型衛星
成大電機系副教授林家祥與光電系副教授吳品頡團隊,研發出全新的奈米級高光譜影像設備,相關論文獲全球頂尖「自然(Nature)」期刊關注。(成大提供)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微型衛星是全球發展重點,但因為體積小相對限制也多。成功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林家祥、光電系副教授吳品頡團隊,研發出全新的奈米級高光譜影像設備,未來預計架設在微型衛星上,透過筆尖大小的設備運算,能從高空分析地面物的質地與成分,這項傑出成果相關論文已刊登在全球頂尖「自然(Nature)」期刊的子期刊上,受到全球關注。
這項研發為超穎介面光學的雙重突破,被視為高光譜成像技術的新里程碑。林家祥表示,目前衛星朝向低軌道與微型化發展,從早期軍事目的,擴大應用未來與人類生活更密不可分,相關研究由教育部高教耕計畫補助,下一步希望結合其他不同領域,發展出台灣第1顆自主高光譜微型衛星。
什麼是高光譜衛星?林家祥指出,一般衛星從高空中拍攝地面,例如拍到綠色的小點,可能很難分辨是綠地還是綠色的坦克車,但高光譜衛星卻能藉著不同的波長,分析影像的成分與質地,正確判斷。目前只有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等極少數單位擁有高光譜衛星,而龐大設備要裝在近乎掌上型的微型衛星上,更是困難重重。
吳品頡表示,傳統的高光譜拍攝需要多種不同的光學配件搭配鏡頭,拍攝不同波長成像,設備相當龐大。為解決此問題,團隊結合軟、硬體的專長,合作開發微型高光譜成像技術,設計出奈米級的「多波長斜聚焦超穎介面鏡」,由多重共振電漿子超穎原子(超穎介面)構成,設備大幅縮小,用肉眼都看不到的東西拍出高光譜影像,實在讓人興奮。
研究團隊表示,設備縮小缺點是拍攝出的影像不夠清楚,而高光譜影像數據取得不易,無法透過大數據學習修補,因此提出全新的機器學習理論,藉由「凸優化」、不需要大數據就能深度學習,即使只輸入4幅圖像,也能將光譜通道數量,經由運算擴展到18個,重建高保真度的光譜影像,實驗結果顯示新研發設備的拍攝結果分析,與一般的高光譜設備幾乎完全一致,誤差只有約2%,大大突破這項技術的限制。
高光譜衛星可藉著不同的波長,分析影像的成分與質地,但傳統的設備相當龐大。(成大提供)
成大團隊研發全新的奈米級高光譜影像設備,透過筆尖大小的設備與運算,能從高空分析地面物的質地與成分。(成大提供)
-
獵風者衛星成功與台灣通聯 時長近11分鐘
-
火箭衛星模型搬到台東 太空科學節持續到明年元月底
-
企業迎戰全球ESG浪潮 信義房屋「大師說倫理線上講堂」開講
-
「獵風者」衛星升空 總統:台灣有能力進軍全球太空產業
-
新光三越金蛇卡利High回饋衝7%!會員獨享點數放大抽新車
-
三重六張街鄰損撤離戶返家拿東西 多處地磚、牆面冒裂縫「心好亂」
-
竹市殯儀館周邊紅綠燈秒數調整 鄰怨天天塞車塞到懷疑人生
-
吳慶堂、王美只夫婦今頒贈清寒學生213萬元紅包 18年來已捐出6319萬
-
「觀星夕照」翻轉新竹湖口 畚箕窩溪藍帶啟用
-
連凍5天下週一回溫! 天氣風險曝下波冷空氣南下時間
-
春節搭國道客運遊宜蘭享6折 轉搭市區公車基本里程免費
-
新北失業勞工子女生活扶助金開始申請了 最高補助3萬5800元
-
民眾憂麻疹欲打疫苗 林靜儀:不用每個人都接種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