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家扶優秀助學兒 立志回饋教育

2015/07/29 13:42

從小接受家扶基金會幫助,如今即將步入教育界的曹恬珺,面對如同再造父母的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忍不住上前擁抱。(記者陳炳宏攝)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還是要選擇這樣貧困的家庭-曹恬珺」,家扶中心今天表揚成績優秀的助學兒,其中就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念幼兒與家庭教育所碩士班的曹恬珺說:「我覺得我很幸運可以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這也是我最大的前進動力,更感謝家扶基金會的助學,讓我可以一圓教育夢。」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則呼籲社會善心人士,一起加入家扶助學行列,幫助弱勢家庭子女一圓求學夢。

爸爸與姐姐都是身心障礙人士,媽媽僅能從事家庭手工,從2歲起接受家扶中心扶助,至今26歲,每天扣除打工、上課與交通時間,睡眠僅4小時,而且在深夜回家路上,還得睜大眼睛尋找資源回收物,這是曹恬珺的簡短自我介紹。

曹恬珺回憶起二年前父親中風的那一段日子,每天六點起床然後從桃園八德騎車到龜山醫院探望爸爸、之後再騎車到林口轉搭交通車到台北上課,下課後還要趕去接家教,直到午夜前趕搭12點20分的末班車回林口,再騎車回家,路上還得留意撿拾可回收資源,,因此回家已經是凌晨2點。

除了接家教,還曾經在餐廳、市公所、銀行打工、甚至到工地搬磚塊,目前已是實習老師的曹恬珺表示,從小接受家扶認養,除感謝家扶如同再生父母養大自己外,更感謝家扶的助學人,讓自己一圓讀書夢,尤其家扶社工不斷給自己的肯定力量,讓自己感覺好像還有一點厲害的地方,而大學時因為珍惜助學人的助學金,因此上課不敢打瞌睡、滑手機、看閒書,只努力唸書,再加上正面思考力量,因此順利考上國立大學碩士班。

曹恬珺回憶說,在國中階段,因為家境關係沒有補習,老師每次講完課問會不會?全班只有自己舉手說不會,到最後也不好意思再發問,甚至還一度考慮畢業後到工廠上班分擔家計,幸好社工老師一句話「讀書是脫貧的管道!」,才讓自己驚醒而立下從事教育的志向,也因不放棄,所以從私立高職的幼保科、私立大學幼兒保育系、力爭上游到現在國立大學碩士班。

曹恬珺說,從小接受社會幫助,因此只要有付出機會,自己仍會把握當下,像到家扶做志工服務、學校急難救護社團服務,即使沒吃、沒睡,全身還是充滿衝勁,比喝咖啡、蠻牛還有效,曹恬珺強調:「手心向上的我們,也可以手心向下,手心向下不一定要是金錢施捨,可以透過自己想法、思維去幫助別人」、「我很高興可以把家扶給我的愛跟情種子種在對社會有益的地方。」

曹恬珺說,自己雖然高職因成績不佳讀私校,但也不斷告訴自己,這不能侷限自己的發展,一定要努力上進,帶給社會愛與溫暖,這也是自己堅持選擇教育事業的原因,曹恬珺舉例說,社會一些隨機殺人事件,就是因為從小父母與老師沒有適時引導造成的,自己將來從事教育工作,也會特別教導小孩如何在發生問題時克服低落的情緒。

從小接受家扶基金會幫助的基隆市建德國中校長徐仁斌(左二),感懷從小接受家扶助學,如今也回饋家扶,並贈送成績優秀家扶助學兒曹恬珺(左一)、小馨(右一)、小駿(右二)姊弟紀念筆,希望藉此勉勵他們繼續推動愛的循環、善的緣分。(記者陳炳宏攝)

家扶助學的曹恬珺,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裡面有母親溫馨交代的叮嚀、資源回收的收據以及時刻激勵自己的家扶「翻轉相信改變成真」祝福卡。(記者陳炳宏攝)

從小接受家扶基金會幫助的基隆市建德國中校長徐仁斌,拿出珍藏超過25年的自動鉛筆,回憶起當初助學人的贈筆對自己的影響。(記者陳炳宏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