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中心揭秘 暴龍牙齒像牛排刀
暴龍科恐龍牙齒化石。 (國家同步輻射中心提供)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今年全球爆發恐龍熱潮,電影「侏羅紀世界」中,雷克斯暴龍和其他獸腳亞目(Theropoda)的恐龍能夠大肆廝殺獵食的原因,國家同步輻射中心揭秘,原來是因為牠們具有與生俱來、類似牛排刀的深鋸齒狀牙齒結構,才能讓牠們稱霸侏羅紀世界1億6500萬年、成為食物鏈頂層的生物。
2013年時,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李耀昌博士、江正誠,與著名古生物學家黃大一教授、中央大學張榮森教授以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Kirstin Brink與Robert Reisz,共同發表了恐龍胚胎研究,登上國際知名期刊《自然》封面,成為首度登上《自然》封面的亞洲科學家。
今年,這個超級團隊再度攜手合作,共同研究恐龍牙齒的結構與成份,成果刊登在知名的《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中。
國家同步輻射中心助理研究員李耀昌表示,過去科學家已知暴龍牙齒表面的鉅齒間有一些凹洞構造,但猜測可能是蛀牙或長期撕咬獵物所造成的裂痕。
研究團隊將雷克斯暴龍與特異龍的牙齒製作成厚度約20微米的超薄切片,再利用紅外光譜顯微術比對分子指紋後,得到恐龍牙齒的化學成分與影像分析。江正誠說,其中切片的厚度是影響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
李耀昌表示,由於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擁有超薄樣品切片的製作技術,以及高解析度的紅外光譜顯微術,可以將同步加速器光源所產生的中紅外光,焦縮小到直徑約10微米的光點進行分析,「才有這個殊榮迎接這些高齡6500萬歲的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