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梅雨過境後蝸牛出沒 恆春家家忙「屠牛」

非洲大蝸牛。(記者蔡宗憲翻攝)

非洲大蝸牛。(記者蔡宗憲翻攝)

2015/05/27 19:56

〔記者蔡宗憲/車城報導〕連日梅雨在今天停歇,不少居民趁著蝸牛大出沒,紛紛到郊外撿拾賺外快,從早到晚短都有民眾帶著袋子及燈具「鬥牛」,一兩個小時就能撿上數百隻,幾乎是恆春半島全民運動,家戶門口「屠牛」畫面,成為鄉村的另類奇景。

「恆春半島蝸牛就是比較鮮甜!」居民賴阿嬤說,恆春半島沒有工業污染,水質及草叢裡雜質少,蝸牛肉吃起來比較安心,許多異鄉遊子每逢雨季過嘴饞,甚至會要求冷凍宅配北上,處理過的蝸牛,平均1公斤可以賣到300元左右,算是不錯的「老郎阿剛。」

餐廳業者小方說,俗稱「露螺」的蝸牛肉,烹調前處理很重要,有人會拿燒過的灶灰來洗蝸牛肉,有人用精鹽甚至用啤酒去洗,下鍋前還會再沸水川燙,除了把黏液去掉,也藉高溫將肉裡的寄生蟲消滅,搭配九層塔拌炒的「塔香螺肉」,是雨後極受歡迎的下酒菜。

海生館學者邱郁文表示,蝸牛在旱季會冬眠,雨後便會大規模出沒,目前在郊區雜木林、腐質層下的都是非洲大蝸牛,早年業者引進就是為了食用需求,餐廳高檔的白玉蝸牛也是他的白化種,只要煮熟食用就沒有安全疑慮,鼓勵民眾多食用來「消滅外來種」。

家戶門口「屠牛」畫面,成為鄉村的另類奇景。(記者蔡宗憲翻攝)

家戶門口「屠牛」畫面,成為鄉村的另類奇景。(記者蔡宗憲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