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掃詐專案扣15萬餘泰達幣 「加密貨幣」儼成詐騙新溫床

警方查扣虛擬貨幣泰達幣(USDT)近16萬顆、現金13萬多元、電腦、平板、手機、金融卡、存摺等相關贓證物。(記者邱俊福攝)

警方查扣虛擬貨幣泰達幣(USDT)近16萬顆、現金13萬多元、電腦、平板、手機、金融卡、存摺等相關贓證物。(記者邱俊福攝)

2022/03/30 12:34

相關新聞

警署掃蕩假投資詐騙專案 已搗破67不法集團、逮481人送辦

〔記者徐聖倫/新北報導〕「加密貨幣」已然成為現今社會投資重要標的之一,不少人因此發財,但有不肖份子利用新興的加密貨幣投資為詐騙手段謀取暴利,本次警政署為期12日的掃詐專案就扣下近16萬顆「泰達幣」。新北市刑警大隊表示,主要被騙的民眾多不懂加密貨幣投資、獲利機制,這樣的心態遭不肖份子抓住,被騙得血本無歸。

警方說,傳統詐騙手法包含「猜猜我是誰」、「假檢察官真詐財」、「假店商平台購物詐騙」等,在警方強力宣導下,會被這樣手法誆騙的民眾已成少數,民眾對於這樣的手法防備心已然建立,而以股票為主的投資型詐騙,網路上則有一大票資料供參考,所以不肖份子想到了投資型詐騙的變體,也就是將標的轉成「加密貨幣」。

警方解釋,加密貨幣投資詐騙即為投資型詐騙最新變形,社群媒體包含臉書、Instagram、LINE等都是常見的管道。一般來說,加害人會先用美女IG等進行宣傳,在社群媒體PO出一大堆獲利案例,吸引著民眾上鉤。

而被害人在一通話術及各個假案例、假數據圖轟炸後,就有極大可能上鉤,接著詐騙集團提供投資APP予被害人註冊,註冊完畢則開始讓被害人投入資金,也就是「入金」。初期詐騙集團會提供小額獲利給被害人,讓其信以為真,接著被害人則越投越多,看著詐騙集團提供的假獲利報表,待被害人完全陷入,要求拿回獲利所得,這時則被不讀不回,當初註冊的投資交易平台APP更有可能直接被下架,幾近求助無門。

警方表示,近幾年虛擬貨幣獲利新聞層出不窮,導致各年齡層都有受害者,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獲利,所以詐騙集團利用被害人不懂虛擬貨幣獲利或投資機制,以假交易所騙民眾註冊,「兩面手法」。警方呼籲,民眾對不熟悉的投資標的還是持保守態度為佳,若疑似欲詐騙,可撥打165或直接報警,以維護自身權益。

☆自由時報電子報提醒您,防詐騙專線︰165,報案專線︰110☆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