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國史館發表中壢事件訪談 許信良:藍綠如敵國不相容是執政者責任

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記者涂鉅旻攝)

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記者涂鉅旻攝)

2021/12/26 22:35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國史館今(26)日召開《「奧會模式」之形成史料彙編》及《中壢事件相關人物訪談錄》2本新書發表會;「中壢事件」關鍵人物之一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表示,台灣現在遭遇的問題,在於藍、綠陣營互不相容,形同存在「兩個敵國」,既然現階段民進黨已經執政,應著手改善此問題並落實人民照顧,這是執政者的責任。

國史館今日發表《「奧會模式」之形成史料彙編》及《中壢事件相關人物訪談錄》等2本新著作,由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主持會議,邀請許信良、前國際奧會委員吳經國、總統府資政蕭新煌、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等人與談。

許信良為1977年「中壢事件」的關鍵人物,當時他脫離中國國民黨參選並當選桃園縣長,但在開票過程中,群眾認為國民黨有作票、舞弊之嫌,憤而包圍桃園縣警局中壢分局,隨後該分局發生火警,亦有參與事件的青年遭射殺。

國史館表示,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中壢事件是具有時代意義的里程碑,許信良脫黨參選並當選桃園縣長,是過去戒嚴時期的少見案例,也帶動了黨外以「選舉加群眾運動」為基本主軸的路線,可以說沒有中壢事件,就沒有後來的橋頭遊行、美麗島事件等等一連串的突破與進步。由於此事件史料、研究與歷史記憶都遠遜於美麗島事件,因此去年起開始進行16名相關人物訪台,盼拼組、重現事件全貌。

許信良今日表示,中壢事件為台灣第一場「人民戰爭」打破國民黨的意圖,以「人民即是力量」的角度而論,沒有中壢事件,可能就沒有美麗島事件與後續的民主歷程。他亦表示,台灣政府須更照顧人民之外,另一個挑戰在於藍、綠二大陣營的不相容,如同「台灣內部存在兩個敵國」,且自1970年、1980年至今越來越嚴重,既然現階段民進黨已執政,應著手改善此問題,並更加照顧人民。

蕭新煌認為,從中壢事件、橋頭事件到美麗島事件等因果關係,可能要用「促成」來看待,中壢事件促成更多民眾,敢於美麗島事件時參加大型遊行,並勇於反抗警方的不公不義。另外,「促成」民眾勇於出面行動的潛在因素,在於年輕人覺醒、專業中產階級的投入。

陳翠蓮則表示,「中壢事件」的發生,與國民黨作票與否沒有關係,而是政治氣氛導致,當時,國民黨長期威權統治及可能作票的情形,都可能已造成民眾極大反感。而在威權體制下,要如何推倒此體制,密碼就是「克服恐懼」。

陳儀深表示,口述歷史屬於史料,而非論文,接受訪談者皆以自己的觀點、生活經驗論述。而他與陳翠蓮皆認為,時任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的王昇上將,應該無法操控全盤。#

總統府資政蕭新煌(左)、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右)。(記者涂鉅旻攝)

總統府資政蕭新煌(左)、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右)。(記者涂鉅旻攝)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記者涂鉅旻攝)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記者涂鉅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