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備水瓶清狗尿 未來擬開罰
飼主們未來蹓狗時,不僅要清理狗大便,也要記得攜帶水瓶等器具,清洗狗兒的小便。(記者張傳佳攝)
〔記者謝佳君/台北報導〕蹓狗不只要清狗便,也別忘了隨手帶瓶水!根據廢棄物清理法,狗兒的大小便都是便溺物,會產生汙染,均可依廢清法開罰,惟因小便不易清除,台北市現階段大多針對飼主未清除狗大便,依汙染程度開罰一千兩百元。在清理狗小便部分,現階段將以加強宣導飼主隨身帶瓶水為主,但未來仍會研擬開罰。
環署研擬環境整潔草案
由於狗兒小便會產生異味且不易清除,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近來積極宣導飼主隨身攜帶水瓶,狗狗小便後即灑水清潔,環保署也正研擬「環境整潔綠美化促進草案」,擬針對未攜帶相關器具者開罰。
台北市議員陳孋輝表示,許多里長陳情,多數民眾到鄰里公園蹓狗雖已養成清狗大便的習慣,但其實狗兒的小便也是一大問題,因為小便看不到,也不易清除,一旦蒸發就會產生難聞的尿騷味,尤其公園通常位在住宅區,異味造成居民困擾,建議政府加強宣導,提升市民公德心。
氣味難聞 易造成鄰居困擾
動保處處長嚴一峯坦言,有些民眾不喜歡狗兒,起因於飼主未善盡責任,包括狗兒會追逐人車、排泄物影響環境衛生、未施打疫苗引起傳染疾病等,尤其狗兒的小便不僅氣味難聞,還有環境衛生及疾病傳染的問題,因此,動保處從去年底就開始透過活動、文宣等,宣導蹓狗時攜帶水瓶,環保署也正研擬環境整潔綠美化促進草案,其中一項條文規定,若未備有清除排泄物器具可開罰,一旦通過,台北市可望率先執行。
環保局第三科科長邱寬厚表示,其實狗兒的大小便都有環境汙染問題,但因小便不易清除,且狗兒隨地小便相當頻繁,因此,現階段仍著重於要求民眾清理狗大便。
市民蔡先生的狗兒平常在自家花園小便時,他就會用水沖洗,對於蹓狗也要隨身攜帶水瓶,他認為,由於草地滲透性較佳,在草地上灑水沖洗狗尿效果較佳;但若是水泥地,頂多只能稀釋尿液,曬乾後仍會有成分殘留,但至少比完全沒沖洗好,因此還是會配合政策,「最重要的還是公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