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山區易崩坍 專家︰地質脆弱

台東縣去年經尼伯特颱風等多個颱風、豪雨侵襲,許多較陡的山坡都變得光禿禿。(記者張存薇攝)

台東縣去年經尼伯特颱風等多個颱風、豪雨侵襲,許多較陡的山坡都變得光禿禿。(記者張存薇攝)

2017/02/14 06:00

〔記者王秀亭、張存薇/台東報導〕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劉炯錫表示,近年來台東山區災害頻傳,與縣內地質較為脆弱有較大關係,不能歸咎於山坡地的開墾。縣府農業處長許瑞貴指出,依規定合法申請者、發生災害機率極低,台東土石流發生多在坡度較陡的未開發宜林地。

長期研究民族生態學及環境教育的劉炯錫指出,世居台東山區的原住民靠山過活,如今在世代傳承的農牧用地合法耕作,要求其不得開墾太過牽強。非所有山坡地皆不得開發,台東農民開墾時也都經合法申請,輔導農民如何友善環境才是最佳解決方式。

劉炯錫進一步說明,台東地質樣態多元、脆弱,原本就是易崩坍地質,莫拉克、尼伯特等颱風釀成的災害並非人為,海端鄉利稻村民更以「山在洗澡」來形容南橫山區常有山壁崩坍的情形,要將山區崩坍致災歸咎於山坡地濫墾,需要更深入的調查。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議題組組長蘇雅婷則認為,山坡地開墾涉及太多層面,加上台東地質原本就屬脆弱地層,開墾不見得是導致災害發生的主因,雖然有部分農民或業者鑽法律漏洞,開發區域超出申請範圍,仍不應由全部農民承擔濫墾惡名,不過,農民也應選擇適合山坡地耕作的農法。

許瑞貴說,去年台東縣發生土石流意外,主要是因為七月尼伯特風災把大樹連根拔起,接下來九、十月連續颱風與豪大雨,像延平鄉紅葉村土石流就是連續天災造成的,且長期觀察,台東縣土石流發生地多在坡度過大的未開發宜林地,並非申請合法耕作的山坡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