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訪》美和科技大學副校長陳景川︰ 食要安 查核+重罰 雙管齊下

美和科技大學副校長陳景川(記者邱芷柔攝)

美和科技大學副校長陳景川(記者邱芷柔攝)

2013/11/04 06:00

記者黃以敬/專訪

橄欖油沒橄欖、米酒沒米,美國牛肉卻多出了齊帕特羅瘦肉精、油品則多出棉籽酚、銅葉綠素,曾搶先警告中國毒銨粉及市售油品混假的美和科技大學副校長陳景川直指,混油是業界行之多年的存在現實,台灣不是沒檢驗能力,重要的是查核的態度及積極性,要優先抓出對人體健康影響最大、摻假最嚴重的「大尾」,重罰嚇阻,否則耗費資源查到人仰馬翻,恐怕還是抓不完。

檢驗只是手段 重要的是稽查

Q:五年前比政府早發現國內有三聚氰胺毒銨粉,此次又在去年檢驗報告就提醒市售橄欖油混油嚴重,官方是否總是「慢了一步」?問題惡化或爆發才採取動作?

A:檢驗只是一種手段,重要的是後面的稽查動作,兩者有時須分開看待。台灣檢驗能力及設備其實是很好的,效率也高,但為難的是,公務員查緝必須依法行政,因此都會慢一點。

例如二○○八年美和檢出餅乾有高達數百ppm的三聚氰胺,是業者主動送檢,發現中國出貨的銨粉有問題,我當時告知食藥署官員,到校評鑑的其他教授也聽聞此事,等了一個月看官方還沒動作,知情教授才將此事投訴媒體。此次假油事件,美和實驗室其實是受政府委託研究混油檢驗方法,才發現市售橄欖油幾乎都是大豆油,但到今年有更多檢舉出現,官方才深入查緝。

可理解,因民間檢驗出差異性即可,官方則從檢驗方式到查廠稽核,都須有法律依據。此外,官方可能思考混油對健康無立即危險,因此沒優先處理,或是地方人員到廠稽查都被拒絕、阻攔。

到底是公務員警覺性不夠,還是法令侷限太多,或是稽查單位權限或積極性不足,甚或其中有無官商勾結?都須一一檢視。

Q:衛福部一百年就訂出調合油標示規範,迄今還說檢驗困難?

A︰混油作法在業界早已行之十幾年甚或二十多年,檢驗方法確實應早點定出來,檢驗方法不是沒有,有時是政府太拘泥於法令規章、執法流於僵化,反而綁手綁腳。

政府動作慢,一則應是沒預料到會有人攙混這些違法東西,禁用項目太多,無法一一查驗。例如此次,國內只許可加在口香糖等的水溶性銅葉綠素,沒想到有業者以溶油性銅葉綠素加入油品,還好檢調在大統廠內有發現樣本,可做比對,不然國內要找標準樣本確實不容易。直到現在,衛福部也不敢說可立即檢驗銅葉綠素。

很多食品稽查的最大問題,不是無法檢驗,而是不知被添加物質為何?如大海撈針,不然就是國內找不到樣本可比對,無法有足夠證據證明違法。

二者,政府公務員可能過於執著於法令規範,反而綁手綁腳,增加稽查困難度。例如調合油規定主要油品五十%至三十%,而油品脂肪酸十多種,植物油只要比對五、六種就可確定。但官方太拘泥於四十九%與五十%要精準區分,反而導致延宕,或遭質疑隱匿。

檢驗本就會有部分誤差,稽查動作和態度要積極,但執法要有彈性。應優先鎖定差異性至少超過二十%甚或五十%的嚴重攙假,把「大尾」儘速找出來,以求查緝效率。

這次假油事件發生,衛福部大動作稽查油品,發現三十多件「可疑油品」卻不敢公布,就是太拘泥其中可能僅有一.二%油脂差異性沒把握,耗費資源做大批精驗,反而越忙越亂、出現烏龍公文的疏漏,結果好、壞業者都受害,吃力不討好。

增經費補漏洞 訂出執法順序

Q:依據衛福部資料,中央到地方不到六百稽查人力,中央食安經費僅八.五億,明年再增三億,食安漏洞可補足嗎?

A:食品藥物項目成千上萬,光農藥就有千種,目前檢驗也不過兩百多種,政府人力及經費永遠不夠的,美國、日本等其他國家也一樣,須選重點去辦、要有魄力訂出執法的優先順序,不能隨各界起舞、亂了章法。

查緝也要有邏輯性,須做在刀口上。例如要看價格,攙假不可能只攙五%,不敷加工成本,也不可能以貴的油去攙便宜的油,因此高價油應列為優先稽查項目。

各縣市地方的第一線稽查更需補強。所有業者原料進出口、製程、銷售手法,不可能是一天的問題,例如大統坦承混油在業界早是常見,富味鄉、福懋等大廠淪陷,也都是業界惡習相傳,為了貪小利而斷送商譽。

要說地方沒傳聞,很難讓人相信,主要看地方公權力有無落實查緝,或有無政商關係阻礙稽查。這問題在中國更嚴重,在日本也曾發現海關官商勾結「黃金樣品」混假檢驗等情事。這是稽查執法的態度問題,如果沒心去突破困難、建立執法威信,再多經費與人力也是枉然。

爭取通路上架 排擠食材成本

Q:幾家GMP大廠也都淪陷,真是「人心險惡」、無法防範?

A:二、三十年前,台灣是在追求食品加工技術、資金的年代,製造商可以決定價格。但現今技術普及化,已轉成「通路時代」,通路商、經銷商對價格有很大決定權,定價中可能一半是用來付上架費及回扣、公關費,造成惡性競爭,製造廠競相壓低成本,搶佔市場。

這也可提醒官方及民眾,一分錢一分貨,大統同樣的高價純橄欖油,比同業便宜一、兩成,當然可能有問題。又如學校營養午餐一餐不到五十元,校長、家長會當然就需防範劣貨取代造假。

加入中間檢驗 嚴防劣貨造假

Q: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如何加強把關?

A︰目前食品藥物檢驗,大致就是業者自律送檢及官方抽檢兩個主要關卡,但各界對業者自驗已失去信心,對GMP等官方認證檢驗也信任度大減,因此,加入第三方檢驗,或增加通路商、經銷商等中間檢驗的責任,是有必要的。

過去台灣檢驗技術有限,是以ppm(百萬分之一)在看問題,如今檢驗精密度已提升到ppb(十億分之一),很多過去行之多年的食品作法都會被放大、檢視,因此預計還會有更多未爆彈出現,或許假蜂蜜、不銹鋼超錳,甚或還有不少食品殘留塑化劑。危機也可視為轉機,只有問題不斷被揭發,才能不斷檢討改進。

以此次油品事件為例,目前其實還沒有檢出對人體有立即危險的添加物,主要還是在標示不實、業者誠信問題,事件不應失焦,要儘速建立檢驗制度,及廣蒐國內外資訊擴大食安資料庫,提高罰則嚴懲不實業者,但民眾不必太過恐慌,造成不必要的動盪。

陳景川個人介紹

學經歷︰

美和科大食品營養系教授

農水產品檢驗服務中心主任

經濟部標檢局委員

康乃爾大學食品科技博士

專長領域:

儀器分析、保健食品研究開發、食品及飼料檢驗分析

近年食安事件

近年食安事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