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首本反核運動史專書 《海島核事》探討核電「核去核從」

「海島核事」新書發表會邀請到張國龍(後排左三)、江櫻梅(後排左四)等多位反核運動前輩參與,並手拿拓印著「No Nukes」的布旗合照。(記者陳嘉怡攝)

「海島核事」新書發表會邀請到張國龍(後排左三)、江櫻梅(後排左四)等多位反核運動前輩參與,並手拿拓印著「No Nukes」的布旗合照。(記者陳嘉怡攝)

2023/12/24 12:58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反核運動在台灣已有40年歷史,堪稱全台時間最長的社會運動,然而卻一直缺乏一本專書記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春山出版社歷時10年書寫,出版《海島核事:反核運動、能源選擇,與一場尚未結束的告別》,是台灣第一本完整記錄核電發展及反核運動過程的專書,盼社會一同思考核電在台灣的「核去核從」。

春山出版總編輯莊瑞琳表示,日本福島核災的前車之鑑,加上核四問題依然存在,2013年台灣有一場超過20萬人的反核遊行,她感覺到社會有一波力量正在醞釀,和許多夥伴都認為,是時候該有一本書整理台灣的反核運動,只是沒想一晃眼這本書花了10年才製作完成。

該書作者之一的王舜薇談到,在激辯反核擁核的公投之外,大眾較少關注到地方的反核故事,兩者似乎是平行宇宙,應要有一本書連結大歷史與小敘事,這也是書寫本書的原因。

該書主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則回憶,曾有學生向貢寮當地民眾尖銳提問「台灣沒有電怎麼辦?沒有核能怎麼辦?你們能保證綠電嗎?」他知道學生並非惡意,只是常在想為什麼我們對鄉民如此苛求,對企業和政府卻如此寬容;支持和反對核能絕非簡單的二分法,需要了解反核運動40年完整脈絡。

該書另一位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提到,她曾在民間核廢論壇被民眾電到,問她「為什麼論壇只辦在台東、蘭嶼,難道核廢料問題只跟住核電廠附近的人有關,用核電的不是全台灣人嗎?」這不禁讓她思考,為何台灣討論核能時,會認為這是與己無關的能源選項,盼藉由這本書讓大家對核電議題有更多的思考。

綠盟與春山出版社歷時10年書寫,近期出版《海島核事:反核運動、能源選擇,與一場尚未結束的告別》,是台灣第一本紀錄反核運動史的專書。(記者陳嘉怡攝)

綠盟與春山出版社歷時10年書寫,近期出版《海島核事:反核運動、能源選擇,與一場尚未結束的告別》,是台灣第一本紀錄反核運動史的專書。(記者陳嘉怡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