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輕軌二期改走河岸 修正計畫送交通部審查

淡海輕軌二期原本規劃走淡水老街,因地方居民反對,修正計畫改走金色水岸。圖為模擬圖。(捷運工程局提供)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推動淡海輕軌二期建設,藍海線二期原本規劃行經地狹人稠的淡水老街,居民憂心恐對交通與民生造成衝擊,市府調整方案改走河岸,今年3月通過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修正計畫提送交通部審查中,預計行政院核定後5年完工。
新北市捷運工程局指出,淡海輕軌藍海線第一期已於2020年11月營運通車,第2期原規劃行經淡水老街,因應地方意見修正計畫,改走金色水岸,路線起於捷運淡水站後方廣場,沿金色水岸環河道路續行至觀潮廣場,彎入中正路接回原路線,沿台二乙線續行至淡水漁人碼頭,銜接第1期路網,全長3.32公里,共設有6座平面車站。
捷運局表示,本案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今年3月20日獲前行政院環保署(現升格環境部)同意,修正計畫目前在交通部審查,通過後再提送行政院核定,等基本設計經費審議完成,即可發包施工,預計行政院核定後5年完工。
市議員陳偉杰表示,淡水老街路幅狹窄,生活形態與國外不同,若輕軌列車行駛在路中央,兩側路廊只剩下人行道,對交通、民生和商家影響甚鉅,他肯定市府從善如流調整路線,目前反彈聲音已比過去小,也是多數居民的共識。他呼籲中央加速審議,淡海輕軌路網早日建置完成,有助於促進淡海新市鎮繁榮,帶動淡水觀光與商業發展。
市議員鄭宇恩說,有民眾憂心列車行經河岸恐帶來噪音,影響生活作息,列車量體也會造成河岸視覺景觀衝擊,盼爭取列車比照日本東京都電荒川線,改採單節車廂運行;此外,輕軌可以活絡淡水漁人碼頭、沙崙文創園區或古蹟園區的觀光發展,但對於提升老街商家業績不見得有正面幫助,目前遊客多為徒步逛街,未來輕軌進入後,人潮將直接跳過老街與河岸商家,盼捷運局多與地方溝通,降低爭議。

淡海輕軌二期原本規劃走淡水老街,後來調整路線改走河岸。(捷運工程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