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授「偷石頭防恐攻」 土敘邊境蓋公民中心助難民

41歲台灣教授裘振宇4年前遠赴土耳其任教,意外接下外交部案子,要在鄰近戰火的雷伊漢勒替難民做公益,看遍當地饑荒與殘缺,更碰上火箭炮攻擊,打破道德界線竊取石頭來防止自殺恐怖攻擊,如今已在當地以台灣之名建造公民中心。(裘振宇提供;本報合成)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灣人可以做到很多事情!」41歲台灣教授裘振宇4年前遠赴土耳其任教,意外接下外交部案子,要在鄰近戰火的雷伊漢勒替難民做公益,看遍當地饑荒與殘缺,更碰上火箭炮攻擊,打破道德界線竊取石頭來防止自殺恐怖攻擊,如今已在當地以台灣之名建造公民中心,要生產工作機會與故事,從手中實踐平等與希望。
擁建築史學專長的裘振宇目前在土耳其畢爾肯大學建築學系任教,他坦言,4年多前因辦展遇到台灣駐土耳其代表鄭泰祥,才提及外交部有1200萬元預算,要在土國與敘利亞邊界的哈泰省雷伊漢勒巿蓋小學,幫助因戰火而逃入的敘利亞難民,但因政策易轍,歷經當地3屆市長,最終改為公民中心。
裘振宇回憶,雷伊漢勒巿與敘利亞沒有自然邊界,敘國戰亂導致大批難民逃離,雷伊漢勒巿是難民逃往土耳其的必經之路,全市人口約10萬土國人,卻湧入12萬敘國難民,政治局勢、種族衝突難解,即使世界組織及NGO等團體都難伸出援手。
但裘振宇發願,要誠實面對並解決問題,4年來投入所有薪水加上個人積蓄200多萬元,志工角色終獲當地市長乃至省長信任,集結當地所有NGO,並以台灣為名,去年4月動工、9月第一期完工,打造出「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建造52個單位、1800平方公尺面積,要來安置難民婦女與幼童。
「開工前3個月,工地旁300公尺還曾遭火箭筒攻擊!」裘振宇說,當時仍毅然決然前往監工,並不諱言,為了防止恐怖汽車炸彈等自殺攻擊,不得不在道德掙扎,最後帶著怪手竊石圍在公民中心外,在預算內完成任務。
裘振宇也指出,其實當地不少NGO背後也有恐怖份子勢力,但公民中心主要目的是製造工作機會,解決難民生活,不只幫敘國難民,也容納土國窮人,統整各方勢力也可達到恐怖平衡,讓公民中心在戰火中成為真正的庇護所。
裘振宇更希望,幫難民「製造故事」,傳達到全球讓更多人聽見,激起更多關注,也展開拍攝計畫,如這些回教婦女終其一生沒有話語權,但為了籌措雙腿被炸斷的女兒醫藥費,挺起勇氣面對鏡頭闡述,預計拍攝150多個故事。
裘振宇形容,在當地真的完全沒有希望,但深信希望就在手中,也明白自己救不了多少人,只能盡人事聽天命,如今公民中心將邁入第二期工程,將透過貝殼放大等募資平台眾籌募款,並獲優派(ViewSonic)公司贊助設備,要在當地透過影片傳授毛線編織、皮件及手工藝品製作等,助其自立自強,也會成立公司,將公民中心的商品來台販售,與台灣建立鏈結,讓台灣民眾也能發揮世界公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