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閃焰擾動電離層 成大團隊偵測到了
近日太陽發生近12年以來最活躍的閃焰現象。(翻攝自NASA)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近日太陽發生近12年以來最活躍的閃焰現象,成功大學與國家太空中心合作研發的「電離層太空天氣預測系統」也成功蒐集到相關的資料。該系統發現,台灣時間9月8日中午起,台灣附近的電離層產生電漿增強效應,而全球性的電漿增強效應則持續到當天晚間。
太空天氣預報對於地球而言越來越重要,目前國際上僅1、2個可以真正預報太空天氣預報系統,都是歷經10年以上發展。成大從2009年起投入太空天氣預測研究,2013年起與國家太空中心合作,2016年成功發展出於太陽風暴期間亦有預報能力的系統。
成大地球科學系教授林建宏表示,9月6日這一波太陽風暴,自台灣時間9月8日中午起對於台灣附近的電離層產生電漿增強效應,並在全球產生電漿增強效應並持續到當天各地晚間,對船隻、飛機、緊急救災用的高頻無線電通訊產生影響,也讓GPS衛星導航產生較大的誤差,但由於此次磁暴並無產生較能影響GPS的太空電漿泡,以及電離層電漿增強效應並不劇烈,因此本次磁暴事件對於台灣影響不大。
林建宏表示,台灣時間9月11日凌晨同一個太陽黑子群又再度發生一次規模類似的巨大閃焰,所幸產生閃焰較上一波更偏離正對地球方向,預測閃焰將於9月13日從旁掠過,地球將可有驚無險再次躲過太陽風暴。
林建宏指出,良好的太空天氣預報系統,讓人類可以立即掌握太空電漿層變化,尤其是要能提早預警電漿泡產生,進而推估對衛星通訊或衛星導航的影響,猶如現行的氣象報告,可以即時得知降雨量、或推估未來幾天的降雨量等。
林建宏說,現在的氣象報告準確度大幅提升,是因為有相對較為充足的觀測資料,平均一天百萬筆以上的資料,但太空觀測的資料一天不到3萬筆,對於太空天氣預報是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