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機!清大開發無線太陽能充電、10奈米低壓元件
清大搶攻綠能產業市場,與台積電合作10奈米地壓元件,並研發無線可撓式太陽能充電,將帶來新市場的改變,也讓剛啟用的李存敏綠能大樓更具指標意義,是標準的綠皮綠骨建築研發大樓。(記者洪美秀攝)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未來手機待機時間可達兩天以上,還可利用無線可撓式太陽能充電,不用帶行動電源!清大工科系副教授吳永俊研究團隊與台積電合作,後年初就可開發10奈米低壓元件,可使手機待機時間增倍,同時使用的可撓式太陽能板無線充電,只要充電2小時電池壽命就可使用2天,將搶攻每年10幾兆的綠能產業先機。
清華大學工科系副教授吳永俊說,他與半導體研究團隊和台積電合作開發10奈米的低壓元件晶片,先前美國蘋果手機市場曾分析使用台積電的低壓元件晶片較節能,除因使用16奈米元件,也因此技術是清大與台積電共同合作,預計明年底、後年初,10奈米的低壓元件就可上市,屆時每年17億手機的市場,若以每支手機1萬元計算,將有17兆的商機,是台灣綠能產業重要先機。
此外,使用手機者覺得最麻煩的就是電池的蓄電力不足,包括天天要充電等,吳永俊說,他與學生也正在研發太陽能無線充電技術,未來可使用可撓式的太陽能板,放置在皮包或各種物件上,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即可蓄電,期許2年內達到充電2小時,就可讓電池壽命達2天目的,提高電池壽命與效能,提高太陽能儲能效果。
清大原科院長曾繁根說,今天啟用的李存敏綠能大樓,是棟「綠皮綠骨」的建築大樓,而此棟大樓也將做為綠能產業的研發中心,包括進行太陽能、氫能及核能等低碳綠色能源教學、研究,整棟建築利用風與綠能特色導入,是綠能建築的代表。
清大校長賀陳弘說,李存敏大樓是由校友李偉德捐超過1億元蓋建的,並以其父親名字命名,李偉德是清大核工系第2屆校友,獲得美國賓州大學核工博士,後投入建築開發業,也獲頒清大傑出校友,此棟建築將成為清大綠能研究重要基地,符合未來研究趨勢。
建築師張清華說,此建築利用空間與高度,用風的動線串聯內外公共空間,夏天可用自然風對流減少冷氣耗量,且透光性高,白天幾乎不需開燈,預估每年可省下100萬元的電費,且以橘色暖色系為主,更能突顯現代綠能精神。
相關影音
清大搶攻綠能產業市場,與台積電合作10奈米地壓元件,並研發無線可撓式太陽能充電,將帶來新市場的改變,也讓剛啟用的李存敏綠能大樓更具指標意義,是標準的綠皮綠骨建築研發大樓。(記者洪美秀攝)
清大搶攻綠能產業市場,與台積電合作10奈米地壓元件,並研發無線可撓式太陽能充電,將帶來新市場的改變,也讓剛啟用的李存敏綠能大樓更具指標意義,是標準的綠皮綠骨建築研發大樓。(記者洪美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