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南方澳的驚滔駭浪 漁民子弟蔡源龍出版討海筆記
《以海水為墨水書寫-蔡源龍的討海筆記》以討海人視角,描述海上的驚滔駭浪及南方澳漁業的興衰。(記者蔡昀容攝)
〔記者蔡昀容/宜蘭報導〕宜蘭縣南方澳漁港是全台三大漁港之一,1923年完工啟用至今滿百週年,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以討海人的視角,紀錄漁民奮鬥與南方澳漁業興衰,出版《以海水為墨水書寫-蔡源龍的討海筆記》,今(29日)舉行新書發表。
73歲的蔡源龍,16歲隨父親出海捕魚,展開近半世紀的討海人生,66歲起擔任漁會理事長迄今。蔡源龍說,閱覽《百歲漁港南方澳》初稿時,他興起訪視漁業耆老的念頭,希望藉由討海人的視角,拼湊出南方澳漁業發展過程,讓後代子孫了解漁人艱辛,也勉勵年輕人不要看輕自己的出身或工作,任何事守本分、肯努力,行行出狀元,討海人也能有所成就。
蔡源龍以自傳方式,在書裡描述討海故事,包含跟隨「釣艚仔」漁船「拚無人島」(釣魚台)、經營拖網漁業、投資遠洋延繩釣漁業,也曾遇巨浪襲擊、幾乎滅頂的生命危急關頭,及登上擱淺貨輪蒐羅物資等往事。
書裡另採訪5位南方澳船長,他們在各式漁法領域皆為佼佼者,還有第一位擔任蘇澳鎮長的漁村子弟林棋山,及南方澳文史工作者廖大慶創設三剛鐵工廠文物館的始末。出版單位宜蘭縣南方澳文化產業發展協會表示,希望透過不同人的故事,帶讀者一窺南方澳漁港發展脈絡。
協會指出,漁船構造從早期木作、鐵製,演變至今以FRP塑鋼材質為主流,船隻噸位越來越大,大大改變南方澳漁民的生存方式,許多曾引領南方澳的漁法,例如能迅速捕撈漁獲的「巾著網」漁法,或筏釣式的「釣艚仔」,也逐漸消失,這些過往痕跡,讀者可以在書中找到。
新書發表會在南方澳遊客中心二樓舉辦,並邀集攝影愛好者,展出南方澳的影像作品,攝影展將展至明年2月18日。蔡源龍說,歡迎大家抽空來觀賞。
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的《以海水為墨水書寫-蔡源龍的討海筆記》,29日舉行新書發表。(記者蔡昀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