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以養殖取代殺戮 澎湖馬糞海膽突破完全養殖技術

澎湖突破馬糞海膽完全養殖技術,推動以養殖取代殺戮。(記者劉禹慶攝)

澎湖突破馬糞海膽完全養殖技術,推動以養殖取代殺戮。(記者劉禹慶攝)

2023/06/26 11:27

〔記者劉禹慶/高雄報導〕〔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每年7月1日澎湖馬糞海膽開放採捕,就是大屠殺日,因此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種苗繁殖場積極推動完全養殖技術,已獲得突破,今年開放首日,將在湖西鄉白坑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成果發表會,希望以養殖取代殺戮,讓馬糞海膽族群能永續存在。

馬糞海膽野外族群數量,因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欲,日益減少,出現滅絕危機,澎湖種苗繁殖場突破完全養殖技術,並嘗試箱網養殖人工復育,飼養半年長成至直徑12-15公分體型,生殖腺飽滿紮實,成效良好,希望能以量制價,降低馬糞海膽採捕壓力,減少滅絕危機。

原本馬糞海膽是澎湖海域常見的海洋物種,早期有10顆馬糞海膽換1顆雞蛋,現在卻是1顆馬糞海膽換20顆雞蛋,可見數量銳減,主要原因還是與人為濫捕有關,所以各界希望能全年禁採,並積極尋找復育方式。澎湖縣種苗繁殖場為了多元化復育海膽苗,提供種苗給養殖業者試養,值得進一步大量放養。

由於馬糞海膽又稱為白棘三列海膽,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台灣本島的東北角、墾丁海域,以及離島的澎湖、小琉球及蘭嶼都可見到,生活在珊瑚礁及礁石區,成體體殼直徑可達12公分,以海藻、海草為主食,因進食速度快,因此能有效控制大型藻類的滋生,是維繫珊瑚礁與藻類生態系平衡的最佳助手。許多人喜歡吃的黃色部分,其實是海膽生殖腺,每年5-9月是海膽性腺發育成熟期,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捕撈馬糞海膽的旺季,相對造成馬糞海膽尚未傳宗接代,就成為老饕桌上的佳餚。

澎湖馬糞海膽已能完全養殖,大量推廣後可降低野外採捕的壓力。(記者劉禹慶攝)

澎湖馬糞海膽已能完全養殖,大量推廣後可降低野外採捕的壓力。(記者劉禹慶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澎湖縣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