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糞海膽愈禁愈少 箱網養殖繁養提供新方向
經過5個月繁養,馬糞海膽已達到上市體型。(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每年7月1日馬糞海膽開放採捕,首日就是大屠殺日,讓各界積極尋找復育繁養的方法;去年11月澎湖種苗繁殖場提供馬糞海膽苗,與箱網養殖業者合作,現已養殖成上市體型,提供研究單位新思考方向。
馬糞海膽原本是澎湖海域常見的海洋物種,根據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調查,澎湖馬糞海膽數量,由半世紀前的逾2億顆,前年還有7萬顆,去年卻減少到5萬顆不到,僅剩下0.025%,幾乎等於滅族,雖然原因眾說紛紜,但主要還是與人為濫捕有關,所以各界希望能全年禁採,並積極尋找復育方式。
去年11月份養殖業者陳連生,首度嘗試箱網人工養殖海膽,經過5個月時間,原先直徑不到1公分幼小的海膽苗,已經長大成熟直徑達12-15公分可銷售體型,成效明顯比傳統放流海膽顯著,這也是全國首例箱網養殖海膽,未來若大量放養至箱網,可有效降低海膽售價,對業者及政府都是雙赢局面。
陳連生表示,海膽屬雜食性,夏季餵食下雜魚,冬季餵食石蓴及滸苔等藻類,混合餵食成效比單餵食高麗菜葉良好。澎湖縣種苗繁殖場為了多元化復育海膽苗,提供種苗給養殖業者試養,業者下重本用養殖魚吃的下雜魚餵食海膽,發現成長速度比傳統用高麗菜更佳,值得進一步大量放養,澎湖縣政府農漁局也在青島養殖場,進行馬糞海膽完全繁養試驗,但目前還在試驗階段。
馬糞海膽在箱網試養,成效相當良好。(記者劉禹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