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近八成三民眾收過假訊息 事實查核對政治假消息效果有限

2023/05/19 22:08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與台大新聞研究所、中嘉寬頻於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合作舉辦「2023 年假訊息年度調查發表暨高峰論壇」。(記者丁奕攝)

〔記者丁奕/台北報導〕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今(19日)發布「2023假訊息年度調查發表」。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佑宗表示,越民主的國家,假訊息就越多,因此如何防範也成為一大難題。調查顯示,過去一年內有82.78%的人收到過假訊息,較去年上升5%。此次調查也發現,面對政治類假消息時,即使民眾看過查核報告,成效仍有限。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在論壇報告時指出,調查發現有83%民眾一年內都收過假訊息,這個數字不能直接理解為台灣假訊息的狀況變嚴重,而是民眾有意識到他們收過假訊息,顯示對假訊息的識讀意識增加。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佑宗表示,此調查用家戶電話與網路調查混合,家戶調查年齡偏高、網路調查年齡偏低,混合可以更好讓樣本接近母體,本次他特別設計一個實驗,實驗發現,中立假訊息(健康問題)的事實查核報告對民眾效果最好,一旦涉入政治訊息的假訊息,查核報告效果就下降。

台大新聞所教授洪貞玲指出,這是因為人會偏向自己所相信的,本身有成見將導致「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情況,政黨的支持者較不相信事實查核,且如今社群媒體的同溫層也讓大家政治傾向有極化的趨向。

調查報告指出,民眾認為傳播媒體與政府官員要對假訊息負最大責任,有9成的民眾支持立法要求社群建立假訊息自律機制,也有超過6成民眾認為政府、科技公司應該限制假消息在網路流傳,即便相關作為將損害人民的言論自由。

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也出席今日的高峰論壇,他表示,從調查中看到民眾對立法管制假訊息有高度期待,但立法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數位中介法》原希望立定規範、要求平台肩負相關責任,但NCC在2022年舉行公開說明會後,因法案內容中的幾個議題被放大操作、操作成《數位中介法》是對言論自由的傷害,使得草案在討論初期就胎死腹中,網路反對聲浪大到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

台大法律系教授蘇慧婕則指出,用法律應對訊息管制可能有兩種方式,一是要求公民更積極、但如果民眾不積極也莫可奈何;另一個是容許政府更積極的介入,但產生爭議時,就會產生政府箝制言論的疑慮,這是不同價值預設的取捨,也是兩難的狀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