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網問幹嘛了解六四? 作家顏擇雅長篇分析:台灣人不該冷漠

2019/06/04 14:57

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今滿30週年。(歐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今滿30週年,國內外媒體從數天前就開始回顧這段悲慘歷史,或許有些網友認為相關新聞篇幅多到讓人看了「想吐」,心想怎麼又是六四,甚至反問六四與台灣的關聯是什麼,為何台灣人要關心六四等,作家顏擇雅稍早也在臉書予以分析。

顏擇雅在文中表示,「光知道這是一年365天最讓中共恐懼的日期,無限多可能中最讓中共恐懼的數字組合,就值得我再為六四發一篇」,並稱此篇她想說的是「台港兩地年輕世代如今對六四的冷漠」。

顏擇雅在文中指出,30年前兩地都對六四充滿激情,「只是原因不一樣」。她解釋,「香港當年激情,是因為九七大限在即。天安門抗爭給了香港人一線希望:也許,他們將來回歸的祖國是有可能民主,政治開放的。台灣當年激情,是以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日子近了」。

顏擇雅在文中提到,「鎮壓後,年底就柏林圍牆倒塌,再來蘇東共產政權接連垮台」,並稱有兩三年,台港仍以為中共政權快垮、六四就要平反,「差不多94,95,兩地民眾就知期待已經落空」,不過台灣人有了屬於自己的激情,「96台灣總統直選,台海飛彈試射,本土化一上路就不可能回頭,紀念六四活動冷卻下來」。

顏擇雅在文中提及,「香港的六四活動冷卻則比台灣晚十幾年,因為香港的本土化思潮是2008、2009濫觴」,並指所謂本土化,即爭自由、爭民主應立足本土,「不去指望中國」。她接著反問「六四與台灣香港真沒連結嗎?」且自答「我認為是有的,只是方式正好相反」。

針對香港部分,顏擇雅在文中認為,「六四民主夢碎,跟如今香港的產業空洞化是有因果關係」,並指香港曾是製造業重鎮、半導體研發中心,「但六四後,香港人心更加惶惶,對前途更加悲觀,大大打擊投資意願」,加上內地資金大舉湧入,撐起股、房市與金融業,但無助產業升級;並反問「香港政府當年有想辦法去留住北遷的產業嗎?」

至於台灣,顏擇雅在文中說,「六四帶動的柏林圍牆倒塌、蘇聯東歐革命浪潮,在台灣啟發了野百合抗爭,國會全面改選,終於總統直選」;對於很多台灣人以為民主化不利拚經濟,她的看法並非如此,「沒民主怎會有全民健保、怎可能週休二日、政府怎會努力想辦法要產業根留台灣?沒健保怎可能有小確幸?」

顏擇雅在文末感嘆「香港年輕人對六四冷漠是有道理的。台灣人則不應該」,即便知道「30年前濫情是國民黨洗腦教育的結果,光回顧這30年台灣民主化本土化過程,也應對六四心存感念」。

作家顏擇雅在臉書貼文表示,「些台灣人這兩天一定看到六四就想吐」,但「光知道這是一年365天最讓中共恐懼的日期,無限多可能中最讓中共恐懼的數字組合,就值得我再為六四發一篇」。(圖翻攝自顏擇雅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