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天然ㄟ記錄器 珊瑚礁可重建地震史

2015/07/09 06:00

論文第一作者、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生Kau Thirumalai與佛烈德泰勒教授勘查雷諾加島上的小環礁珊瑚。(沈川洲提供)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珊瑚礁成天然地震紀錄器!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沈川洲與美國學者共組團隊,用特殊定年技術計算珊瑚化石年齡,已成功重建索羅門群島數千年的超級地震史,未來將在台灣尋覓合適地點,如墾丁核三廠附近,深入研究找出強震發生頻率。

沈川洲表示,超級地震引發大海嘯,如二○○四年蘇門答臘芮氏規模九.○強震引發的南亞大海嘯、二○一一年日本三一一海嘯也是本州外海規模九.○強震所引發,帶來的人命、財損難以估計,認為重建強震歷史刻不容緩,因此二○○七年起,由台灣研究團隊開始規劃,科技部則在二○○九年起補助。

沈川洲解釋,地震發生時,若引發地面突然上升、海水面相對下降,就會造成潮間帶的珊瑚暴露在空氣中而死亡,而死亡的珊瑚化石,就能定位出當時海水高度落差、死亡時間點更是地震發生時候,認為這些生長在海岸邊的珊瑚,就是不折不扣的天然地震記錄器。

台美團隊研究 登國際期刊

過去數年,台大與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佛烈德泰勒(Fred Taylor)共組研究團隊,利用小環礁珊瑚化石和珊瑚礁階地的發現位置,用「珊瑚鈾釷定年技術」計算化石年齡,成功在西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西側雷諾加島的化石中,重建過去四千年較完整的古老超級地震事件,更發現頻率約五百到一千年一次,其成果在上月底獲《自然通訊》國際期刊認可刊登。

沈川洲認為,雖目前已有的證據顯示,如果板塊間相互運動模式不變,近期內當地發生誘發強烈海嘯,直接威脅該區域居民的規模八.○以上地震,機率不高。但台灣附近地殼活動激烈,地震頻繁,本島與離島也有許多珊瑚礁,未來將應用這些珊瑚重建史前地震,已在墾丁外海、核三廠附近找到一處合適地點,將深入研究找出強震發生頻率。

台大教授沈川洲(右)與泰勒教授合影。(科技部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