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赤崁棺材板」昔20員工今剩自家人 餐飲業:台南小吃常見隱憂

2024/09/16 23:59

赤崁棺材板目前由第二代接班人許宗哲的妻子、83歲的邵油里管理店鋪,她是沙卡里巴「第二老」的老闆。(記者王捷攝)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在台南談吃不易,路邊一間小店都可能傳承半世紀,小吃口味主觀、經營攤商也是商業型態,但這些吃食的背後蘊含歷史,透過飲食,能最直接了解當地的文化。有業者認為,相關單位若任市場淘汰老店,這些文化記憶恐怕消失。

「赤崁棺材板」鼎盛時期有20多位員工,口味好壞見仁見智,如今只剩下自家人。有業者認為,這與許多老店相同,當後輩有更好出路、沒人接手時,店內承載的飲食文化,也終將跟著市場一起被淘汰。

台南舊稱「府城」的區域,清領時期就以貿易著稱,達官顯貴的餐桌上,必然是精緻的、甜的。因此府城與台灣其他地區不同,烹飪風格不會因特產、氣候有明顯影響,而餐間的點心與小吃,意麵、包子,不是為了什麼勞動,而是府城人有餘裕的象徵,不是吃飽,而是吃巧。

業者認為,這些點心、小吃演變至今,口味可能跟不上時代;店家要生存,削價競爭,為了維護消費者期盼的CP值,在不改變老口味的前提下,只能節省人力成本,壓榨自家人,直到再也榨不什麼,就被市場淘汰;很多老店都在非常不健康的環境繼續營業。

邵油里正在處理店家招牌「lunch」炸豬排,一塊豬排要先去筋、塑形,並用刀背敲打。(記者王捷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