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環團批碳費子法淪污染者折價券 環境部:實質減碳才是重點

2024/05/01 21:06

環境部日前預告的碳費計算公式,依據有無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是否為高碳洩露風險事業,可細分成三種。(環境部提供)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環境部近日預告碳費相關3子法,針對鋼鐵、水泥等高碳洩露風險事業,若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就能同時享優惠費率及碳費打「2折」優惠,遭環團批評碳費制度淪為污染者的折價券。對此,環境部今(1)日說,台灣針對高碳洩漏事業的碳費機制設計,相較各國更嚴格,並沒有給予產業過度折扣;碳費重點不是收多少錢,能夠促進企業實質減碳才是重點。

環境部氣候署副署長黃偉鳴說,為避免碳洩露及考量高碳排產業需要時間轉型,各國在設計碳定價制度時,一開始都會給予鋼鐵、水泥等高碳洩漏事業,免費排放配額或免稅額優惠。台灣目前預告的碳費收費辦法草案,也有參考此作法及精神,不過台灣碳費機制對於高碳洩漏風險對象的處理,其實比國際更嚴格。

黃偉鳴說明,以歐盟為例,被列管的高碳洩漏風險行業,符合排放標竿即可無條件取得100%的排放配額,不用付費。然而,台灣則要求須先提自主減量計畫,並經環境部核可通過後,才能適用優惠費率以及初期0.2碳洩漏風險係數,業者最終仍須繳交一定比例的碳費,並無就此豁免繳費義務。

黃偉鳴並說,指定減量目標有評估過對產業具有一定程度挑戰性,「自主減量計畫沒有那麼簡單就能達成」,若未達成自主減量計畫的減量目標,還要被追繳碳費。此外,碳洩漏風險係數也會分階段逐期調高。

黃偉鳴強調,對環境部而言收取多少碳費並非重點,而是要利用碳費機制督促業者實質減碳,因此才會在碳費初期徵收階段給予業者較多的經濟誘因,讓業者先把錢投資在更換設備或改善製程上,加大減碳力道,達成2030年碳排減少23%到25%的目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