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史學泰斗余英時博通中西 促傳統史學研究現代化

2021/08/05 16:18

史學泰斗、中研院院士余英時是推動傳統史學研究現代化的重要推手。(允晨出版社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史學泰斗、中研院院士余英時8月1日在美國逝世,享耆壽91歲。余英時1950年時入香港新亞書院就讀,拜於國學大師錢穆門下,更以現代學術研究方法來詮釋中國傳統思想,2006年獲克魯格獎時,該獎的頌詞指出,余英時為數十年在中文世界中讀者最多的史學家,余的門生、台大歷史系教授陳弱水表示,余英時是中文歷史界第2次現代化重要的發韌人物。

余英時桃李滿天下,我國的重要史學大家黃進興(中研院副院長、院士)、陳弱水、王汎森(中研院士)都是旗下門生;陳弱水表示,二戰後西方人文社會科學蓬勃發展,但1949年後中共統治中國後,許多學者在中共政權底下難有學術自由外,也因為中共政權的特質,將學術基礎破壞殆盡,余英時將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的觀念和研究方法帶入中國歷史學問裡,不再走過去傳統編纂的方式,「余英時老師不只是喊喊口號或只有抽象論述而已,他透過等身著作與研究成果,來展示西方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式如何和中國史學可以自然且有創造力地融入。」陳弱水表示,余英時帶來的影響不只是中國史領域,對整個台灣歷史的研究方法也幫助許多,「徹底打開大家的眼界。」

余英時曾在《余英時回憶錄》中提及五四運動、新亞書院的課程對其的影響,陳弱水則說,影響老師的思想是多層面,除了本身是知識份子家庭出身外,余英時對於時事脈動變化的敏銳度也是關鍵之一,除了投身學術文化,余英時最重要的價值觀就是民主與自由,也因為余英時博通古今中西,雖然出身中國安徽、於香港求學,最後在美國定居、任教,「至少在晚年,老師更像是一個地球的公民。」

至於和老師的相處,陳弱水說老師是一個非常溫暖且熱心的人,且師生之間什麼都可以談,從史學治學再到時事評論無一不談;黃進興回憶當初余英時帶領學生做學問時都是因材施教,雖然治學嚴格,但對於學生卻非常有耐心且完全沒有漢文化中的長輩架子,「他不只照顧學生學問,也很關注學生人格的發展,還有生活,他不只是經師,更是人師。」黃進興透露當初他求學時,因為都專注在學問裡,「老師很擔心我這個書呆子找不到女友。」直到他順利成家,老師也才放下心來。

余英時在美國的書房命名為「小書齋」,余英時經常徹夜在這裡投入工作。(允晨出版社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