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危機!黃昆輝直指教育三大警訊

2019/10/05 10:46
國家發展危機!黃昆輝直指教育三大警訊

黃昆輝基金會今舉行「2019教育政策研討會:邁向公義與卓越台灣教育發展的危機與對策」,主題演講由黃昆輝董事長進行。(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早舉行「2019教育政策研討會」,邀集教育各界人士關注「邁向公義與卓越─台灣教育發展的危機與對策」,直指教改以來發生「社會階層再製」、「教育品質平庸」及「人才培育失衡」三大問題,並發出警訊指,「歷史對懶惰者不會仁慈」,若再因循延宕下去,恐影響經濟發展、衍生社會問題,造成國家整體競爭力下滑,成為國家發展的潛在危機。

黃昆輝教授表示,從1994年成立「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已經過25年,國內與國際發展已有相當大變化,基金會委託吳明清教授籌組研究團隊,費時1年8個月,以「公義」與「卓越」作為檢驗教育發展指標,檢視教改以來,各級學校教育的發展狀況與現存問題。

黃昆輝教授直指,「社會階層再製」、「教育品質平庸」及「人才培育失衡」是教育三大問題,召開研討會,試提「台灣教育的危機」向國人報告,呼籲關心教育問題,也感謝基金會創辦人林陳海為教育默默奉獻和長年付出,使基金會成立運作順暢。

「社會階層再製」問題大,黃昆輝教授表示,社經地位較高家庭子女多讀品質較優的公立學校,弱勢家庭小孩反而多讀私校且要繳更多學費,難怪被譏「頂大少寒門、弱勢多私校」,且是從幼兒園開始,各國教育多向下延伸到3、4歲,我國還停留在6歲進入小學,公幼也大量不足,不少孩子輸在起跑點,擴大貧富差距,有違公義原則,也種下社會不安。

「教育品質平庸」引發憂心,黃昆輝教授引2018年會考成績,英語、數學和自然獲得C待加強人數,遠超過精熟級A人數,再觀察PISA表現,2015年台灣學生在數學和閱讀明顯退步,高教也因急速擴張而平庸化,中教未落實性向輔導,也造成學用落差大,「歷史對懶惰者是不會仁慈的」,教改必須莫等待、莫依賴、救自己不要再拖,該整頓就整頓,該退場就退場,蘇澳斷橋就是因為未勇敢面對、明天再說的拖延心態所致。

「人才培育失衡」是老問題,黃昆輝教授再指,產業界喊缺才缺工,對一向以人力資源豐沛自豪的台灣,無疑是一大諷刺,是教育發展危機,也是國家發展警訊。

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表示,他從彰化員林來台北讀建中,深刻感受到城鄉差距,第一次知道公寓或市公車,30多年過去,台灣經濟成長,弱勢家庭比率縮小,但相對差異就變更大,讀建中時有出國經驗的同學很少,現在國際化和全球競爭激烈,出國者增加,造成的差異更大,加上科技進步快速,也帶給年輕人巨大挑戰,教育必須因應改變。

劉孟奇分析台灣教育的優劣,依未來教育指數評比,台灣是第17名,師資水準整齊是強項,獲國際肯定,面對未來的缺點則是,學生缺乏課堂外的實作經驗;情緒智商和創造力思考等是決勝關鍵,中高等教育學用落差和啟發式思考不足,則是我國教育要改善之處,如何鼓勵更多團隊合作和創意思考是重點,考試不是洪水猛獸,但也有考不出來的能力,因此照顧偏鄉和國際接軌是教育施政的當務之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