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布農族丹社傳統領域調查秀成果 91歲耆老感動:這是我的家

2018/11/14 19:23

馬遠丹社群傳統領域及部落遷徙史口述歷史訪查成果展,重回馬遠社區舉辦,邀請部落長輩們參加,他們都很高興看到部落青年代替他們回家。(記者花孟璟攝)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的布農族丹社群人,今年1月由古道學者鄭安睎帶隊深入中央山脈的清朝關門古道,越過中央山脈到南投祖居地進行傳統領域調查,共有7名青年走完全程;擁有一半丹社群血統的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柳書琴進行日本集團移住史調查,調查成果展今天回到馬遠社區舉辦,91歲耆老林葉成看到調查隊在哈巴昂舊社拍攝的家屋照片,感動地說「這裡就是我家」!

成果展今天上午在馬遠社區活動中心、下午在馬遠國小各舉辦一場,邀請丹社群耆老林葉成、林送妹、馬愛花、林宗能、全文秀、馬茂霖、江石文、余潘妹出席,由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柳書琴、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系助理教授鄭安睎發表成果。

91歲的林葉成阿公,11歲時跟著祖父母及父母共3代,從哈巴昂社出發,走3天2夜到馬侯宛,身上還背著菸草!他今天仔細看著哈巴昂社的調查照片,還指出一張家屋的老照片高興地說「我以前住在這裡」!被問到還想要回去嗎?林葉成笑說,「我老了,還好年輕人代替我走回去」。一旁馬遠部落青年江阿光說,林葉成阿公後來曾回去南投5次,有2次回到舊社的家,也有3次走關門古道回去南投打獵!

台灣大學醫學院於1950至1960年代在馬遠村「馬侯宛」舊社挖掘的先人遺骸,但迄今遺骨仍未歸還,去年爆發「遺骨歸還」事件後,20年前在馬遠訪談部落耆老完成碩士論文的鄭安睎、母親是馬遠丹社群人的柳書琴,2人都重返部落協助,還開啟新的研究計畫。

鄭安睎從事古道、原住民歷史研究,1994年起進入南投丹大地區調查,先後完成日治時期布農族丹社群遷移史的碩士論文、出版清朝關門古道研究專書。鄭安睎說,20年前他的碩士論文訪談馬遠村多位耆老,因為馬遠遺骨事件,引領他重回馬遠部落,今年1月接受萬榮鄉公所委託調查布農族丹社群傳統領域,花了10天時間,陪同丹社群後人從馬遠走回南投祖居地,回到堪姆卒社、帖鹿桑社、哈巴昂社、密西可灣社、卡阿郎社、巴羅博社、加年端社及溪諾滾社進行調查。他說,20年前碩士論文口述訪談過的耆老,他的孫子馬詠恩也參與了這次尋根隊伍,「一切彷彿冥冥中註定」!

柳書琴也說,她從小在馬遠生活、直到11歲才離開,發生遺骨事件後,她回到馬遠,「不管怎樣都要跟族人在一起」,並開始採錄部落阿公阿嬤們的故事。她說,從前,馬遠只是她回來探親、渡假的地方,現在已是學術研究重點,年初還帶20歲兒子加入尋根隊伍,遺骨事件讓馬遠的丹社人重新連結在一起,希望成為部落團結、文化復興的轉捩點。

柳書琴還特別讚賞林葉成阿公「是馬侯宛的高材生」!柳書琴說,林葉成阿公受過完整日本教育,在馬侯宛蕃童教育所唸了5年,第6年被挑選到白川公學校高等科銜接教育,再升上花蓮港廳立農林學校(今花蓮高農),1944年春天就被徵兵,在花蓮港「南機場」(今吉安鄉南埔一帶)修機場跑道。柳書琴說,林葉成高齡91歲,至今記憶清楚,幫助研究者重建部落重建遷移史、教育史及從軍史、戰後歷史。

布農族丹社群原居舊台中州新高郡(今南投縣信義鄉)的丹大溪流域,日本政府實施大規模「集團移住」政策,於1933年至1936年間強制丹社人沿著「關門古道」翻過中央山脈,移住到今萬榮鄉馬遠村山區的「馬侯宛社」,當時移住人口約百餘戶、1300多人。萬榮鄉長林新銀說,這次調查成果豐碩,共7人走完全程,未來希望每年都能在打耳祭前組織年輕人上山尋根。

相關影音

馬遠丹社群傳統領域及部落遷徙史口述歷史訪查成果展,重回馬遠社區舉辦,邀請部落長輩們參加,他們仔細看每一張照片圖片,從中找尋記憶中故鄉的模樣。(記者花孟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