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館再製5大國寶恐魚目混珠 文化部修法
2017/02/21 20:37
國寶人獸玉玦真品。(記者黃明堂攝)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包括人獸形玉玦等5大台灣史前國寶,被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再製,引發考古界憂慮與真品魚目混珠,令國寶陷入危機;文化部已著手修訂「公有古物複製及監製管理辦法」,只要依原材質、原貌再製作,就屬複製品,必須依法定程序執行。
史前館共典藏了5件國寶玉器,包括人獸玉玦、玉玲、喇叭形玉環、玉管及蛙形玉飾,去年委託玉器業者再製作,前4件在「玉見台灣」特展中展示。
此舉被考古界人士質疑史前館帶頭違法,因「公有古物複製及監製管理辦法」 規定,「國寶或重要古物之複製及再複製,應由原保管機關(構)提出複製及再複製計畫,並於每年年底彙整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但史前館根本沒有提出複製計畫。
館長張善楠事後解釋,依公有古物複製及監製管理辦法,「文物之複製,指依古物原件予以原尺寸、原材質、原色、原貌再製作者。」史前館只是仿製,而非百分之百的複製品,不須採用法定複製程序。
文化部並不認同史前館的說法,程序上雖未違法,但與真品有魚目混珠之慮,因此進行修法。
修訂中的管理辦法修正草案,拿掉「原尺寸」及「原色」字樣,成為「文物之複製,指依古物原件予以原材質、原貌再製作者。」
文化部的修法說明指「原貌」已包含外形與色彩,且「原尺寸」的規定,易被利用於規避複製辦法,所以刪除。
考古界人員指出,國寶相當重要,如果被任意複製,一般人根本無法分辨,文化部的確應亡羊補牢。
人獸玉玦再製品。(記者黃明堂攝)
文化部已著手修訂「公有古物複製及監製管理辦法」,在說明中直指史前館國寶玉器複製爭議案,促使研擬修法。(記者黃明堂攝)
-
就是要拿錢? 國片傳冒名導演詐領輔導金 苦主有口難言
-
憲法等原件列國寶爭議 國史館:非特例
-
八重酬賓好禮 年前最強回饋 大同3C黃金酬賓月 搶便宜超多優惠
-
疑未依法定程序複製 史前國寶出現山寨版?
-
冷颼颼 史前館推鑽木取火體驗好應景
-
華南銀行以數據驅動數位轉型 舉辦首屆BI黑客松競賽圓滿成功
-
嘉市集團結婚 台灣泰國異國戀修成正果
-
台南枯水期水庫水情穩定 一期稻作將正常供灌
-
中市推特色路跑 「進擊的巨人」中央公園熱血開跑
-
新竹漁港漁產直銷中心 今年中完工
-
打工貼補家用又勤練口語 聽障生奪演講比賽優等
-
南市教育機器人AI教育扎根 將規劃寒暑假培訓獲獎學生
-
恆春天后宮與慈善功德會合作 春聯、物資、義診暖人心
-
本土企業送暖 家扶兒穿新衣過新年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